细微之处见真情 织密民生幸福网

从老旧小区的华丽转身,到社区治理与公共事业的深度融合,再到“六点半社区课堂”的温馨陪伴……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立“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闭环机制,统筹资源,进行小区微改造、社区服务阵地建设、特殊群体关爱等一系列民生项目,编织了一张张民生幸福网,全力提升每一位居民的幸福感。

老旧小区换新颜,让“安居”更“宜居”

“谢谢你们,真的太感谢了……”春节前夕,学苑小区的居民们将锦旗和感谢信送到孝感街道工作人员手中,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学苑小区修建于1972年,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等一系列问题。排污系统不畅,汛期一楼至三楼经常反水,房顶漏水现象严重,居民苦不堪言。

2023年,孝感街道将学苑小区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广泛听取并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制定了科学的改造方案。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小区焕然一新,外墙和楼梯间被翻新整修,道路平整宽阔且干净整洁,整个小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问题都没有了,我们非常开心。”居民赵丽清感慨地说。不仅如此,小区还增设了电瓶车车棚,解决了电瓶车乱停乱放和飞线充电的安全隐患。居民兰细恩满脸幸福地说:“现在我们的小区漂漂亮亮的,我们住在这里也更加舒心了。”

据孝感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项目不仅对屋顶防水、污水管网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还对停车位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造优化。截至目前,孝感街道已实施63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278栋楼房、9594户居民。改造过程中,街道注重民意收集,结合“三线建设”文化、铁路文化等元素,打造小区特色文化。同时,街道还注重建管并重,健全小区维修基金使用制度,建立后续管理机制,确保改造成果得以长期保持。

社区治理与公益融合,增进民生福祉

走进金牛东苑小区停车场,地面平整干净,车辆停放规范,与昔日的闲置空地形成了鲜明对比。金牛东苑小区作为安置小区,停车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居民。为破解这一难题,金牛社区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并结合公益事业,决定打造公益停车场。

“以前车位少,大家每天都要抢车位,经常因为找不到车位而心情不好。现在停车场修好了,停车也方便了。”小区居民张宗辉感慨地说。金牛公益停车场的投用不仅解决了居民停车难的问题,也有效缓解了附近幼儿园的停车压力,让街区环境变得更加整洁有序。

停车场的收入在扣除必要的运行成本后,全部纳入社区公益基金,用于支持社区公益项目,真正实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金牛社区党委书记李军表示,通过聚焦居民需求,已实施“公益便民菜市”“便民服务驿站”等便民项目,将公益事业与社区治理进一步融合,为金牛社区居民提供更贴心、更多元的服务。

近年来,金牛社区以创建公益友邻型社区为载体,联动各方爱心力量,推动社区公益事业发展,帮助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金牛社区已组建两支志愿服务队和五个社区社会组织,联动辖区爱心商企,开展为民服务活动,覆盖居民4000余人次。

“六点半社区课堂”,点亮儿童多彩生活

“自从社区开设了‘六点半社区课堂’,我们家长再也不用为孩子无人看管而担忧了,感觉社区很温馨!”在银山路社区“六点半社区课堂”外,正在等待孩子下课的刘先生高兴地说。

“老师,我要制作粉色的糖葫芦。”“老师,我要做一个不同颜色的糖葫芦。”教室里,孩子们兴奋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在老师的带领下,用太空泥制作糖葫芦;另一间教室里,孩子们正在上趣味数学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银山路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为了切实解决辖区儿童文化活动单一、放学无处可去的问题,银山路社区开办“六点半社区课堂”,从开课之初只有两三个孩子在会议室写作业,到现在每天都有30多个孩子在教室里上课,不仅为家长解忧,还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银山路社区妇联主席吕霞介绍,“六点半社区课堂”开设书法、手工、阅读、绘画、舞蹈等多门课程,由来自辖区小学、幼儿园等单位的6名老师义务给孩子们上课,还有7名家长志愿者参与。

除了“六点半社区课堂”,银山路社区还同步开办家长学校,每月定期开展一次家庭教育主题活动,为家长提供育儿指导和心理支持。

“六点半社区课堂”的开办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也增强了居民的融入感、参与感和获得感。如今,社区开展活动时,主动前来帮忙的居民非常多。

此外,孝感街道积极提升服务水平,汇聚资源助力社区治理,开展养老助餐服务试点工作,惠及8000余名老人。在就业创业方面,孝感街道围绕增岗目标,强化服务、加大投入,今年已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余人,帮助失业及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0余人。

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民生项目落地,旌阳区不仅为居民打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还精心编织了一张覆盖更全面、联系更紧密的民生幸福网络,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这片土地上共享发展成果,共绘幸福蓝图。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