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作为绍兴黄酒主要发源地,通过标准化筑基、品牌化赋能、融合化兴村,实现了从一滴黄酒的醇香到一条产业链的兴旺,实现产业规范发展、黄酒文化传承、助力共同致富的新局面。
构建整链提升新格局
从糯稻种植到黄酒酿造,从包装设计到展品展销,一条产业链囊括了各个环节。
“黄酒产业链党委不仅把企业聚在一起,更把资金、人才、技术都安排上了。”越城区黄酒产业链党委党建联络员钟佳娜说。
黄酒产业链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做深强链补链文章。在吸纳浙东运河沿线的龙头企业等成员的基础上,联合黄酒小镇管委会、浙江省商业集团、绍兴市邮政等23家单位力量,进一步壮大发展“朋友圈”。紧扣糯稻、黄酒两大核心,划分出万亩糯稻种植区、手工黄酒作坊集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区等五大片区,形成“一带双核五片区”的全产业链党建新格局。截至目前,越城区黄酒年生产能力已达64.3万吨,年产值突破26.5亿元。
产业链党委聚焦全产业周期,通过“腾笼换鸟”模式激活闲置资源,以资金共投、黄酒共酿、品牌共营、收益共享等方式,撬动投资3200余万元,吸引了云集酒坊等18个新业态企业入驻,并与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等加强技术对接,带动整条黄酒产业链更加兴旺。
打开规范发展新局面
“以前总是担心老手艺的自家酿酒不合规,现在有了检测中心把关认证,我们也能放心大胆地出售了!”东浦街道南村村酿酒作坊师傅吴金安开心地展示着检测报告。
越城区委社会工作部坚持“抓大不放小”管理理念,始终不忘传承辖区内井然有序的手工作坊文化。针对手工黄酒分布散、传承难等痛点,产业链党委聚焦“规范兴酒”,联合越城区市场监管局、绍兴市农科院等部门和单位,共同帮助首批12家手工黄酒作坊完成升级,并助力绍兴越酒源乡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获批全市首张手工黄酒生产经营执照,让“老手艺”有了“新规范”。
为进一步打响名气、拓展销路,产业链党委将“老字号”与“新消费”结合,创建“东浦严选”区域公共品牌,创新推出气泡黄酒、黄酒咖啡等40余款黄酒及周边产品,并联合共富工坊,开展线上销售1000余场,助力新增签约订单共计100多万元,让古法黄酒借电商“飞”向全国。
擘画民生福祉新图景
“党建引领带动了产业兴旺,产业兴旺也一定会让生活更加红火。”东浦镇南村村党总支书记曹华明信心满满地说。
产业链党委以浙东运河文化为纽带,借着黄酒产业的东风,串联酒坊、古桥、老街等34处特色节点,打造了“黄酒研学游”“古法酿造体验”等农文旅项目,既擦亮了“醉美绍兴”的生态底色,又让村民通过经营民宿、售卖文创产品实现家门口就业,让古老大运河焕发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时代新风貌。
截至2024年,越城区共富工坊吸纳农民就业约700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450万元以上。
家乡的巨大变化也吸引着满怀乡愁的年轻人。“我们家三代人手工酿酒,我从17岁开始学习这门手艺,通过共富工坊,酒越卖越好,现在儿子已经可以接班了,我们要让这份事业传承下去。”酿酒师傅全国昌感慨道。
据了解,越城区委社会工作部今年以浙东运河为纽带,开展“运河联片·党建串链”行动,大力推进手工黄酒等重点产业链党建,持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本报通讯员 庞逸飞)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