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福建商会:党建引领,商会发展有方向

在北海市,北海福建商会以鲜明的党建工作特色和服务成效,成为当地行业协会商会中的一个独特品牌。身为5A级社会组织,商会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四好”商会称号。自2007年成立以来,商会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强会、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打造出行业协会商会党建的“北海样本”。

“商会章程里‘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们发展的‘定盘星’。”商会党支部书记景西民表示。商会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章程总则,将党的领导嵌入商会治理结构,为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会员企业分散、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商会党支部实施“双线学习法”,在线通过微信群每日推送“微党课”,线下每季度组织“闽商课堂”,实现55名流动党员教育全覆盖。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党员曾华任参加学习后感慨:“过去认为学理论与做生意无关,现在才懂得吃透政策才能规避风险。”

商会党支部还着力推动政策精准落地,打造“一公里党群服务圈”,及时为会员企业解读政策。会员林光松通过商会推送的农业政策,成功扩大养殖规模,他感慨道:“党支部服务比自家员工还贴心。”

在会员企业车间里,“党员先锋岗”的红色标牌格外醒目。建筑公司党员林炳光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商会党支部积极推动党建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在会员企业中创建8个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积极“走出去”,与北海市工商联党支部、海城区地角女民兵连党支部等结对共建。2024年开展“政策进企业”活动,联合政府部门为12家会员企业解决用地审批、发票申领等问题。

服务暖心,奉献社会蕴真情。商会党支部积极引导党员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在了解到合浦县曲樟乡中城村饮水难题后,商会党支部的党员们迅速募集3.2万元用于供水扩网改造,让村民喝上了放心水。此外,党支部还筹集近50万元支持村级卫生室提质升级,改善乡村医疗条件。党员企业家陈思宇表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比签大合同更让人高兴!”

商会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组建“助企纾困、政企沟通、经贸洽谈”三大红色服务团队,累计协调解决用地、用电、融资等问题200余件。聘请法律顾问,设立“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帮助调解纠纷和司法维权,切实保障会员权益。

(本报通讯员 李富星 谭蕴恒 覃丹娜)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