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旅居者联合会:“北海的阳光不仅暖身,更暖心”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旅居者从全国各地汇聚到北海市。北海市旅居者联合会历经近8年时间,创新出“党建引领、文化赋能、民族团结、治理协同”模式,凝聚2万名20余个民族的旅居者融入城市发展,为打造北海生态宜居宜业宜游城市贡献力量。

“联合会党委把我们这些在北海旅居的党员凝聚在一起,让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组织我们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新北海人,很高兴能为第二故乡贡献一份力量。”来自四川的退休党员赵子金道出了许多旅居者的心声。

2017年,为了更好地凝聚服务到北海旅居的群众,北海市旅居者联合会应运而生,同步成立了党支部。2019年,联合会党支部升格为党委,建立“党委统筹、支部联动”机制,开展“老带新”“党员归家”等活动,吸纳200余名旅居党员主动转入党组织关系,进行统一管理。通过“云端党课+视频会议”“红色书画展”等形式,实现组织生活不断档、政治学习全覆盖,旅居党员重获组织归属感。

针对旅居人群融入当地和社区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问题,联合会党委精准发力,带动党员建言献策,通过座谈会、调研报告等形式,推动社区适老优化等30余项民生实事落地。

联合会党委联合广西中医药大学等单位成立“银发科创基地”,吸引高科技型人才扎根北海,助力健康养生、医疗旅游产业发展。促成重庆老年大学百人团、青海藏族文化展演等活动,引进外地旅居团体10批次,带动会展经济超千万元,助力北海旅游消费市场升温。

联合会以“融文化”为核心,形成“党建融魂、党员融力、文化融心、健体融身、民族融合、经济融兴、公益融情、和谐融福”的联动机制,培育80支民族文艺团队,举办“三月三”民族文化周、“民族美食节”等活动,推动党建与文化养老、民族团结、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联合会党委书记樊国仁常说:“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了,但党员的责任永远不退休。”他牵头成立“旅居者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樊国仁调解工作室”,累计调解矛盾30余起,化解率达75%。

联合会党委还整合党员、旅居群众等力量组建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北海社会治理、助学扶困、应急援助等公益行动,实现从“老有所乐”到“老有所为”的转变。累计捐款捐物28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80名,惠及群众2100余人次。依托社区阵地设立“旅居者之家”,每周定期举办书画雅集、茶话会、生日会等活动,年均举办文体活动200余场,让旅居者找到了家的归属感。正如一位旅居老人说的:“北海的阳光不仅暖身,更暖心。”

(本报通讯员 李富星 谭蕴恒 覃丹娜)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