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积极探索创新,将办公桌搬到居民身边,把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用实际行动架起“连心桥”、办好民生事,以“民声”促“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周二巡访日:
从“社区独唱”到“居民合唱”
每周二上午9点,潞华街道南华社区工作人员准时走进鸿福苑小区,开启周二巡访。在亲切的沟通交流中,居民们畅所欲言,倾诉着生活中的揪心事、烦心事,工作人员认真倾听,用民情记录簿将问题逐一登记编号。
周二巡访日,是南华社区实行的一项基层治理生动实践,由社区“两委”成员、物业工作人员、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组成暖心团队,社区充分发挥“四呼四应工作法”(有呼必应、一呼百应、即呼即应、未呼先应)优势,构建起“巡访—交办—办结—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对于收集到的问题,实施“红绿蓝”三色督办制度:红色问题(紧急问题),24小时内迅速响应;绿色问题(常规问题),办结后及时回访,确保事事有着落;蓝色问题(需协调问题),及时协调跟进,绝不拖延。
这种高效工作模式,既激发了居民主人翁意识,更让基层治理从“社区独唱”转为“居民合唱”,党群关系愈发紧密,为民服务更加贴近百姓生活。上午提出的安全通道隐患问题,下午社区就协调人员划出消防通道警戒线,居民们也纷纷主动提供油漆、工具等物资,共同为社区安全贡献力量。
长桌进小区:
从“问题清单”变“幸福清单”
“下楼遛个弯的功夫,困扰我好久的高龄老人津贴就办理好了,这‘家门口的服务’真是太贴心了!”潞华街道天脊社区B区的张师傅对社区新设的“移动摊位”赞不绝口。
天脊社区创新推出“出摊办公”服务模式,把办公桌搬到居民身边。在这个特别的“摊位”前,社会保险办理、居住证明开具、养老服务咨询等业务有序开展,社区工作人员耐心讲解政策、指导填表,让居民办事不再东奔西走。
居民王女士原本要请假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理灵活就业登记,得知“移动摊位”进小区,特意带着材料赶来,不到10分钟就办完全部手续。“办公室里全是问题,深入小区才是办法。”社区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人流量减少,居民的笑容多了,工作人员脚步更勤,群众的满意度也更高。活动开展以来,社区已累计收集问题50余条,成功解决小区石桌石凳维修、破损路面修补等多项民生问题。一场长桌会,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温暖了民心。天脊社区持续深化“长桌进小区,网格汇民意”品牌建设,推动“问题清单”变“幸福清单”,让“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成为常态。
“众筹”解“众愁”:
以“五方联动”筑“连心之路”
南华社区金桥花园小区建成于2010年,地处繁华地段,人员密集。随着时间推移,小区基础设施老化,西区路面坑洼不平、积水严重,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面对难题,南华社区迅速行动,提出以“众筹”之策解“众愁”之困,发动企业、单位、社区、物业、居民五方联动,共同推进路面修缮工作。
金桥花园开发商在接到社区发出路面修缮需求后,第一时间响应,调配专项资源,为工程注入关键资金;区人社局作为包联单位,得知小区困境后,迅速与社区开展共建合作,组织党员干部成立志愿队伍,调配人力物力,为工程推进提供有力保障;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多次召开议事会、协商会,积极筹措资金;物业积极响应社区号召,捐款3000元并深度参与工程全程;在社区党支部党员带动下,小区居民踊跃捐款,还主动担任志愿者,监督工程质量、建言献策。
在五方共同努力下,资金难题得到解决,路面修缮工程顺利开工。此次修缮,不仅改善了居民出行条件,更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成功实践,彰显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潞城区这些“脚步向前、服务暖心”的社区治理实践,让社区与居民的心越来越近,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让便民服务成为社区治理最温暖的底色,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了宝贵经验,绘就出一幅幅美好民生画卷。
(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