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擎驱动 额敏县创新志愿服务发展范式

刘金星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在其中扮演着“润滑剂”与“粘合剂”等多重角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额敏县委社会工作部运用系统思维破题、创新机制解题、多维赋能答题,通过高位推动强引领、创新平台优生态、健全制度促长效三大引擎驱动,推动志愿服务实现从“点点星火”到“汇聚成炬”的质变,打造出边疆地区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

高位推动,构建协同联动“动力核”

党建领航定向,凝聚“一盘棋”格局。坚持将志愿服务作为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实践载体,构建“县委统筹—部门协同—全民参与”三级联动机制,纳入县域发展“总蓝图”。截至目前,已召开专题推进会4次,组织学习培训2次,为志愿服务校准“红色航向”。

部门联动聚势,激活“全链条”效能。建立宣传、民政、司法等多部门联合服务志愿者机制,推行“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闭环管理模式。宣传部门打造“情暖额敏·善润家园”宣传专栏,各级媒体宣传报道志愿服务工作40余期;民政部门争取5万元项目资金实施“社会组织孵化计划”;司法部门为志愿服务提供法律保障,开展免费咨询20余次,实现服务全周期护航。各部门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志愿服务协同发展。

队伍扩容提质,锻造“先锋队”矩阵。开展志愿队伍“清仓见底”行动,通过走访调研、分类指导、整合升级,推动20余支社会自发组建的志愿服务队伍,经优化重组为16支。创新“1+N”党员带建模式,组建特色队伍196支,志愿者注册突破2万,实施志愿项目18个。全面推动数字化建设,构建起上下贯通、协同高效的志愿服务体系。

创新平台,打造多元服务“生态圈”

品牌培育树标杆,擦亮“金名片”。以塔城地区“一县一品”规划为指引,打造“也迷里天鹅巡护”品牌项目。构建“专业培训+制度规范+科技赋能”三维培育体系,组建25人巡护队,累计巡护9600余小时。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天鹅故事,每年吸引游客2万余人次,助推县域旅游发展。该项目经验成功入围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典型案例,形成可复制的生态保护志愿服务模式,擦亮地区生态保护“金名片”。

阵地建设夯根基,搭建“主阵地”。推进志愿服务阵地“安家行动”,对标“15分钟服务圈”建设标准,统筹整合社区、单位等多方资源,挂牌11个标准化“志愿服务队之家”。各阵地均配备活动场地及办公设备,为志愿服务队提供集活动开展、技能提升、日常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有效夯实志愿服务基层基础。

活动创新激活力,绘就“同心圆”。构建“四季主题+节日节点+民生需求”立体化活动体系,全年策划“暖冬行动”“邻里节”等主题活动80余场。创新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模式,推出“暖心饭搭子、幸福夕阳红”“墙上便饭、温暖环卫”“厚植爱国情怀、情暖研学之旅”等16个特色活动,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有效提升群众参与度。

健全制度,筑牢长效发展“保障网”

制度体系再完善,织密“规范网”。围绕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制定《额敏县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三年规划(2025-2027)》,出台《额敏县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涵盖“注册登记—服务记录—考核评价”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每月“例会+学习”制度,为志愿服务队伍提升思想认识、强化理论武装提供保障。

管理模式再创新,打造“示范田”。创新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委部门统筹作用,推行“双备案、双管理”(志愿服务队伍在额敏县委社会工作部和额敏县民政局分别完成备案并接受管理)模式。以额敏县995救援志愿服务队为试点,探索“党委领导、部门统筹、民政登记、支部组建”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将党的领导贯穿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全过程,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建设经验,为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激励机制再升级,厚植“暖土壤”。出台《额敏县关爱和支持志愿服务的措施》,构建“党委统筹、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联动体系,制定涵盖权益保障、激励回馈等10项关爱措施,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注入动能。深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协调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额敏县支公司为额敏县995救援志愿服务队定制专属保险;联合餐饮、商超等13类123家商铺开展“百店助力志愿者、为爱护航暖人心”活动,提供专属福利,全方位提升志愿者荣誉感、获得感,持续激发志愿服务队伍活力。

站在新起点,额敏县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以更实举措深化志愿服务标准化、品牌化、项目化、专业化建设,让志愿精神在边疆大地绽放更加璀璨的文明之花,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

(作者系中共额敏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县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