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建共治共享破解基层治理难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多方主体协同、不断增强社会力量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能力为基础,贴近群众需求和直面基层治理难点,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坚持党的领导,夯实基层底座。要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一条红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对本地区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扩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构建并不断完善“村(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

注重社会参与,创新治理实践。在共建共享过程中,城市政府应该从“划桨人”转变为“掌舵人”,同市场、企业、市民一起管理城市事务、承担社会责任。办好老百姓的事,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搞好乡村治理。把基层党建与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深度结合,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方联动的“同心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从“要我做”变成“一起做”,各地各部门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基层创新硕果累累。例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设立“小院议事厅”“民情恳谈会”、打造“红石榴家园”、征集社会治理“金点子”等,广泛汇集民智,激发社会活力。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引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凝聚各方治理合力,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要统筹考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各地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工作举措,大力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聚焦社区工作者职业认同、发展规划、能力提升、工作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坚持专业化方向,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着力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加强能力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激励保障,提升社区工作者服务能力,强化社区工作者履职本领,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工作者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居民群众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本期重点策划关注江苏省南通市聚焦满足基层需要和群众期盼,通过载体联建、要素整合、资源链接,从“围着看”到“一起干”,实现资源力量下沉融合和服务效能全面提升。

(本刊编辑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