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街道望丰社区东吴里片区是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单位集资楼盘,居民住宅楼与机关事业单位、商圈等混合相连,属于开放型无物业的老旧片区。小区存在私家车占道、电动车乱停乱放及飞线充电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居民正常出行,居民对改善小区环境的诉求日益增强。为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望丰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通过“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凝聚多方力量,协商于民解难题,用党建绣花针,织就人民幸福网。
党建引领:筑牢红色主轴
只有广泛倾听民声,才能更好集中民意,更好回应民生关切。面对东吴里片区的居民诉求,望丰社区党委建立了“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织体系,社区党委全方位引导,成立楼栋党小组,组建“红巷爷爷”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们担任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同时,成立由下沉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入户工作小组,发挥“铁脚板”功能,采用一户一表“地毯式”摸排方式,与780户居民悉心交谈,耐心听取民声,了解掌握居民实际情况,解答居民提出的问题,重点收集停车管理、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建立问题清单。经过社区党委协调资源,解决岗亭、道闸等6项硬件难题,党建引领成为破局关键。
自治强基:激发内生动力
望丰社区持续深化“守望相助·共建望丰一片红”党建品牌内涵,成立“夏陈”红色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困难帮扶、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超50场次,覆盖居民900余人次,切实将红色力量融入社区服务末梢。依托楼栋党小组打造“家门口”调解平台,充分发挥“街坊情”优势,通过耐心沟通与透明协商,将矛盾从“对抗”转化为“共解”,有效降低居民投诉率。
法治保障:依法规范治理
望丰社区通过搭建社区与辖区企业、社会组织共商共建平台,开展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推动多方力量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在社区党委的协调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楼栋党小组成员开展能力培训,协助制定“小区停车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发挥熟人社区的独特优势,经与居民充分协商,每个楼都成立由党员居民和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楼栋党小组,弥补小区公共管理不到位、服务功能缺失等缺陷。同时,严格落实“收好钱、管好账、办好事”准则,规范资金使用流程,确保每一笔经费都用于社区公共设施修缮、民生服务优化等实事,累计完成下水道疏通、照明改造、安装休闲椅、增设晾晒绳等惠民项目10余项,以实际行动增强居民获得感。
德治教化:激活情感纽带
东吴里西区地形环境复杂,居民住宅楼与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混合相连,巷道狭窄且错落交织,在有限空间里电动车停放及充电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该区域只有1处充电桩停车棚和1处线板充电的老式棚屋结构车棚,满足不了居民的日常电动车停放及充电需求,特别是东吴里5号老式棚屋结构的车棚利用率低,居民飞线充电问题屡禁不止,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针对此问题,社区与志愿者找到看管该车棚的黄婆婆进行商议,提出将该处300平方米的车棚腾退给业主共同管理,并引进愿意投资的第三方充电桩公司对车棚进行改造。黄婆婆情绪激动地说:“多年来,我看管车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社区得给我个说法。”让其腾退车棚有难度,在小区党支部、“红巷爷爷”志愿服务队与楼栋党小组充分合作下,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黄婆婆多次沟通。经过多轮交涉与柔性调解,最终化解了车棚腾退矛盾。随后,楼栋党小组向西区业主们发出了车棚改造计划,将腾退出来的老式车棚进行了拆除改造。
针对小区无值班场所、软硬件设施不齐全的问题,在社区党委的多方协调下,临空港吴家山物业公司配送了6个岗亭,街道国资办专门为小区配备两台电脑,引入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社区党委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将小区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围,打通小区消防安全通道,设置8个较大出口道闸,规划公共停车位82个,引进第三方充电桩公司对车棚进行改造,增设了3处电动车停车棚,新增充电口60个,惠及500余户居民,极大改善了小区环境。联动街道城管、环卫等力量,对片区里的乱堆乱放、私占车位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有效解决小区日常环境无人维护的问题。
(李文娟 潘兰)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