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账”变成“明白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

“刘大爷,最近血压稳不稳定?要是需要买药,随时跟我说。”日前,重庆市黔江区舟白街道干部李峙岚的身影出现在杨家坝安置区困难老人刘吓沛家。这样走村入户的场景,如今成了李峙岚的工作常态,但放在两年前,这却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那时的他,每天被年报、月报、周报“捆”在办公桌前,70%的时间都在收集数据、填送报表,还因报表任务重被同事调侃为“表哥”。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何为基层减负增效?依托数字重庆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黔江区所有镇街及重点部门投用“一表通”应用。“打通数据壁垒,变‘找基层要数据’为‘在系统取数据’是‘一表通’应用的主要特点。”李峙岚说,“一表通”是建立在多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共享数据平台。

走进舟白街道办公室,曾经堆积的纸质表格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电脑屏幕上跳动的“一表通”数据。这个平台就像给基层报表“做了一次大减法”:多个部门的台账填报在同一平台完成,上级部门需要数据时直接提取,街道月均报表大幅下降。

“一表通”的价值,不止于减少报表数量,更在于提升工作效能,让数据真正为基层治理赋能。在路东社区,《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资助情况》报表曾是社区工作者郑渝的烦心事。作为村(社区)高频报表,每学期都要单独制表,虽只需在原数据基础上增删学生信息,但因没有统一数据库,重复填报成了常态。现在“一表通”将这类表格整合为信息库,村(社区)一次录入,街道、相关部门直接调用,既避免了重复劳动,又保证了跨周期数据的连续性。“以前填一次表要核对半天旧数据,现在点开系统就能改,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郑渝说。

更让基层干部和群众暖心的是“一表通”的动态预警功能,让惠民政策能“追着群众跑”。2024年,丛山村居民常元胜突发重病,1.3万元的自费医疗支出让这个低保家庭陷入困境。放在过去,这类情况需要村干部线下填报申请、逐级上报审核,流程慢、耗时长,群众难以及时享受救助。而现在,依托“一表通”在线填报《群众因病致(返)贫监测服务》,街道和相关部门第一时间收到信息,触发返贫风险预警。当天,工作人员就入户核查,15日内完成监测对象审批,较原流程提速15天,常元胜很快拿到了救助金。“以前是我们追着部门要进度,现在是数据推着流程跑,群众等不起的事再也不会‘卡壳’了。”郑渝指着系统里的预警记录说。

数据跑得快,更要跑得“准”。为保证数据真实安全,“一表通”给每条数据都加了“身份证”——不可篡改的溯源标识,从录入起就标记填报人、时间等信息;数据变动时,系统自动生成带时间戳的“提交记录”,谁改了、改了啥、什么时候改的,一目了然。“以前纸质台账涂改后,难免有推诿扯皮,现在系统自动留痕,数据错了能找到源头,我们工作也更有底气。”郑渝坦言,这让基层数据从“模糊账”变成了“明白账”。

当数据流动代替了表格奔波,基层治理终于回归服务本源。路东社区的居民纷纷表示:“现在社区工作者来得勤了,问题解决得快了。”这场由“一表通”掀起的“报表革命”,不仅为舟白街道节省了行政成本,更让基层干部有了更多精力聚焦民生服务、经济发展,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的“数字动能”。

(本报记者 汤珊珊)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