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表员”回归“服务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

“叮!”9月的一个上午,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花源街道柳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社区党委副书记唐敏的手机突然弹出提示。她拿起手机一看,脸上露出笑容:“独居老人王嬢嬢的助浴需求对接成功了。”随后,唐敏熟练地打开电脑上的“报表通”系统,在搜索栏输入王嬢嬢的身份证号。短短30秒后,屏幕上便呈现出8类关键信息——从养老金发放状态到慢性病记录,再到长护险申请进度,一目了然。“三年前确认这些内容需耗时两天、联络三个部门,”唐敏滑动鼠标,“现在有了‘报表通’,一键就能搞定。”

唐敏口中的“报表通”,是这两年成都市聚焦基层反映突出的台账报表多、工作任务重等问题开发的系统,实现了数据的“一次采集、多方使用”“一类数据、多维应用”,让基层从重复填报、多头报送等问题中解脱出来,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联系服务群众中。“报表通”作为精准采集数据的工具,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上派发数据采集任务,实现“一端采集、一次采集、动态更新、多方复用”。与此同时,“报表通”构建城市数智能力中台,建好“数据底座”,通过上级回流、本级接入、物感收集、基层采集,汇聚形成“数据池”,力求打破横向数据壁垒、强化数据共享,以“从系统取数据”代替“向基层要报表”。

2024年,新津区对“报表通”进行全面迭代,按照“一台、一仓、两中心、两超市”进行升级,实现一端采集、一次采集、动态更新、多方复用,通过简易的方式,提取所需的特定数据生成报表,大大减少数据重复统计。同时,在业务系统难以互通的情况下,“报表通”让割裂的数据汇集在同一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让填报工作从“填”到“选”,减轻填表负担,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干部少填表”。“减的是报表,通的是数据。”新津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感慨道,把电子报表转化为数字台账,一方面是减负,推动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另一方面是赋能,探索数据“如何留下来、更好用起来”。

跨部门综合监管、医保精准参保、就业帮扶……花源街道“报表通”的应用,减轻基层填表负担,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和时间走进群众、服务企业。在报表通广泛使用后,唐敏每周填表时间缩减65%,释放的工作时间转化为网格走访,了解居民群众的问题和需求,征集社区治理的建议。唐敏在工作中不再教新人翻档案,而是教他们使用工具去看数据背后的人。

街道持续优化企业服务,依托“报表通”平台高效开展招聘服务。通过指导辖区企业精准梳理20项“岗位需求”指标,系统可实现与求职信息的智能双向匹配,并运用数据模型对岗位与人才的供需贴合度进行赋分。对匹配度较高的需求,自动向企业推送求职信息,实现人岗精准对接。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企业76家,发布岗位210个,服务求职者170余人,推送招聘信息300余条,成功帮助企业招聘95人。

“如今,街道通过数据联动和主动服务,把‘干部围着表格转’变为‘政策追着需求跑’,确保了最需要关怀的群众及时获得保障,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有了更有力的支撑。从传统的工作台账到数字台账,让社区工作人员从‘填表员’回归‘服务员’,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服务群众上。”花源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层面探索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实现了工作和服务方式的智慧转型。

(本报记者 陈丽英)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