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来了,我特别高兴!”吉林省德惠市胜利街道前进社区87岁独居老人李新峰激动地说。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前进社区党组织与爱心引航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便会来到李新峰家里,打扫卫生、包饺子、送水果、唠家常,这份常态化关怀让老人脸上总是笑意盈盈。
这温情一幕,正是德惠市积极构建常态化帮扶、常态化传承、常态化共建,以初心映照、暖心服务、同心聚力为工作导向的志愿服务体系,将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的生动缩影。
常态化关怀:织密民生“关爱网”
“孩子度过了一个快乐且有意义的假期,我们很放心!”提及前进社区2025年暑期公益托管班,学生家长们赞不绝口。针对困难家庭及双职工家庭的孩子假期照看问题,社区公益托管班不仅解决了家长的“心头忧”,更通过丰富的课程拓宽了孩子的视野。
德惠市积极构建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志愿者参与的关爱帮扶体系,依托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志愿者协会的联动机制,组建“党员+网格员+志愿者+专业社工”的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走访、帮扶、慰问。从健康讲座普及惠民知识,到家庭医生签约守护居民健康;从节日慰问传递温暖,到公益课堂点亮希望,民生“关爱网”越织越密,让党的温暖直抵民心。
常态化传承:深耕“文明沃土”
“既要守护好历史文物,也要让乡村全面振兴的成效更明显。”在德惠市边岗乡“五色吉林乡村振兴调研暨辽金遗址文物保护”主题实践活动现场,吉林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学生与德惠市让爱绽放志愿者协会成员分工协作,一边开展文物保护宣传,一边调研乡村发展现状,用校地联动的方式为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德惠市依托高校、志愿者与乡镇联动的志愿服务网络,开展红色宣讲、非遗文化宣传、青少年研学等活动,鼓励志愿者以“守护者+传播者”的角色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资源。目前,德惠市有数十支参与历史文化传承的志愿服务队,带动更多群众一同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资源。
常态化共建:打造党群“同心圆”
“楼道灯亮了,心里也亮堂了!”德惠市建设街道银河社区居民看着修复一新的楼道灯,对社区党组织与志愿者的高效服务连连称赞。此前,银河社区党员贺亚梅在走访中发现老旧小区楼道灯损坏问题,社区党总支迅速组织10余名志愿者,仅用两天时间便完成“亮灯”行动,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
胜利街道前进社区通过建立离退休党支部、爱心引航志愿者协会党支部等多个党组织,与9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两年间完成安装休闲座椅、维修排水管道、修建花池等600多个群众“微心愿”。
如今,德惠市已拥有7家志愿者协会、近5000名注册志愿者,依托“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办”协同机制,打造“情暖童心”“重阳敬老”等多个志愿服务品牌,惠及群众上万人次。
下一步,德惠市将持续强化志愿服务体系,不断激发志愿服务活力,让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志愿者的服务行动力与群众的需求向心力同频共振,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更多志愿力量。
(本报通讯员 刘洋)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