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乐一甜一璀璨”的背后(行业协会商会在行动)

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有三张产业名片格外亮眼:全球每三把电吉他就有一把产自鄌郚镇,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16万亩西瓜年产值超20亿元,品牌价值居全国瓜果类前列;黄金珠宝产业集群达到加工企业1000余家,获评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这“一乐一甜一璀璨”的背后,是昌乐县以党建为引领,探索“镇街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企业”三方联动机制,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党建铸魂

筑牢产业发展“压舱石”

“以前做党务工作没有经验,现在照着‘一书一纸一档’做,组织生活规范又充实。”刚接手党务工作的营丘镇商会党员胡庆敏,手中的“政策口袋书”“实操明白纸”和“主题党日配档表”,是昌乐县让党建工作落地见效的创新实践。

昌乐县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党建工作格局,县委“两新”工委牵头抓总,社会组织党委统筹协调,36个部门单位将254家社会组织、23家行业协会商会的党建责任细化到岗、落实到人。通过“四个一批”工程——选派一批干部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发展一批有潜力的单位骨干入党、招聘一批党员入职、转接一批党员组织关系,为企业发展注入“红色血液”。去年新成立的两家镇街商会,自成立之初就同步建立了党组织,实现“工作开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鄌郚镇乐器企业依托昌乐县乐器行业协会党总支,实现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协会党总支下设党支部延伸至企业车间,打造党建微课堂,将党建考核纳入党员职工晋升体系。2024年,鄌郚镇以“党建链”串联起108家乐器企业,形成“加工生产不出镇,邻居就是上下游”的产业闭环。

服务赋能

打通企业发展“中梗阻”

“多亏街道商会牵线,我们3家企业拿到1000万元融资,解了燃眉之急!”潍坊亿盛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宫海波的感慨,道出了昌乐县“金融惠商”行动的实效。

昌乐县通过搭建“县直部门+镇街+行业协会商会”的服务矩阵,让服务“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五图街道将经济发展办公室搬到街道商会对企业进行结对帮扶,14个小组包靠210家企业,帮助解决问题90余个。针对塑料行业集中反映的集气罩收集效率问题,乔官镇商会联合县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部门专项破解,惠及80余家企业。

为破解会员企业运输成本高的难题,昌乐县乐器行业协会协同县商务局、县邮政管理局等单位签订战略协议,将企业产品运输成本降低20%。昌乐县珠宝玉石行业协会则为会员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今年已帮助会员企业解决物流、税务等问题12个,让企业轻装上阵谋发展。

平台聚力

构建产业协同“生态圈”

在昌乐县中国宝石城直播基地,主播们正对着镜头展示黄金珠宝,直播间订单不断。这个由昌乐县珠宝玉石协会打造的昌乐县中国宝石城直播基地,为200余家商户开展直播培训,让传统黄金珠宝产业插上电商“翅膀”。

昌乐县以行业协会商会为纽带,搭建“合作、招引、共享”三大平台,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昌乐县乐器行业协会推动会员企业以大带小,带动上下游企业互促共赢;昌乐县珠宝玉石协会协助打造中国蓝宝石博物馆,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成为产业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

今年4月,由昌乐县瓜菜协会、昌乐县农业产业商会主办的“2025潍坊昌乐西瓜音乐节”,成为行业协会商会助力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12项活动涵盖伴手礼设计大赛、品牌西瓜擂台赛、特色产品展销会,80个展位人气爆棚。

多元突破

激活县域经济“新动能”

“以前电吉他多是贴牌销售,利润大头被品牌方拿走,现在我们的定制款吉他能卖到10万元一把!”鄌郚镇制琴工人李庆生,从庄稼汉成长为技艺熟练的调音师,见证了产业从贴牌到品牌的蜕变。如今,鄌郚镇有5000余名乐器产业工人,年人均收入8万元,让农民实现“扛起锄头种地,放下锄头制琴”的转型。

昌乐县还通过行业协会商会推动企业“内循环”,组织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税企面对面”等活动,促成会员企业达成“内循环”订单1.2亿余元。昌乐县珠宝玉石协会组织会员企业开展蓝宝石线上专场推介等活动,形成“企业互助、行业共进”的良好生态。

截至目前,昌乐县已建成行业协会商会23家,覆盖2000余家民营企业。从“吉他小镇”的弦声悠扬,到“西瓜之乡”的甜蜜芬芳,再到“宝石之都”的璀璨光芒,昌乐县以党建引领驱动行业协会商会发展,走出了一条政府、行业协会商会、企业三方联动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

(本报通讯员 王秋生 闫肃)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