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办实事 包联帮扶暖民心(工作实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聚力改善基层资源力量不足、治理水平不精、服务效能不优的现状,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推动部门单位联社区包小区结对共建工作走深走实,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党建引领、组织延伸,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引擎”。坚持组织下延、责任下移、力量下沉,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基层治理增活力、添动能。把党组织触角从社区延伸到小区、楼栋,联合成立30个小区党支部,拓展延伸185个楼栋党小组,示范带动2500余名党员干部多层级全覆盖联系服务3800余户居民,建强“城镇党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架构,确保党建触角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梳理政法、综治、民政等资源,把多个部门在基层分散设置的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实行1名县级领导联系、1至2个部门结对、1名城镇科级干部下沉、1名社区工作者包片联户的“四个一”包抓机制,实现责任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以党员“回家”推动服务“到家”,通过印发“党群连心卡”、组建“网格议事群”等方式,公开党员干部基本信息,明确帮办代办服务事项,建立“点单、报单、派单、接单、晒单、评单”闭环机制,开展法律咨询、设施维修、垃圾清理等活动360余次,把服务延伸到小区内、楼栋里、居民家。

阵地组网、联动成链,全域拓展邻里善治“场景空间”。注重发挥结对共建的杠杆作用,推动各类组织、力量和资源有效整合,系统整合党政机关、“两新”组织、商业店铺和手艺能人等资源,打造“睦邻市集”“居民夜校”“十八匠”服务品牌,通过“公益+低偿+市场”的方式,将居民关心的养老、医疗、就业等政策“打包”送到居民家门口。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采取线下“敲门遍访”、线上“进圈入群”,广泛收集群众“微诉求”,有效解决认领楼院绿地、增划停车位、安设充电桩等疑难杂症。优化“坐班轮值、网格下沉”模式,吸纳骨干商户、退休党员、新就业群体等多方力量,组建30支“红色管家”志愿服务队,推行“早晚弹性办”“午间不间断”“周六不打烊”“预约随时办”服务,让群众能办事、办成事。

服务提质、共建共享,全力激活多方共治“一池春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为民办实事中增强下沉党员的成就感、居民群众的获得感。聚焦“一老一小”群体,优化升级社区阵地服务功能,引入“康馨艾灸馆”“柳老师画室”“马师傅裁缝店”等第三方服务机构,配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助餐保障,在公立幼儿园增设延时服务课程,助力居民转移就业,实现资源下倾、治理下移、服务下延。盘活闲置用房、公共服务空间,改扩建小区党群服务站7个,灵活设置“共享厅”“百通岗”“议事坊”,配备休息椅、医药箱、工具箱等便民设施,开展政策宣讲、法律援助、助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次,打造群众愿来、爱来的邻里中心,采取居民自建、社区帮建等方式,组建“阳光健身”“墨韵留香”“棋开得胜”“能工巧匠”“金牌调解”等42个社区社会组织,动员在职党员、居民群众主动融入社区治理,激活社区共建力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