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

凝聚“新”力量 激发“新”动能

——辽宁省以党建引领新兴领域服务全面振兴新突破

编者按:

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党的建设始终是引领各项事业破浪前行的根本保证。面对新兴领域迅速发展的新形势,辽宁省委社会工作部全力推进全省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新兴领域的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助力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从省级示范培训到县级普遍轮训,1400余名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在党的创新理论的淬炼中坚定信仰;3.9万个新兴领域党组织将19.8万名党员凝聚成钢铁方阵;23137家新社会组织实现“党建入章”,15237家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1.2万名党建工作指导员穿梭于楼宇园区,579个党建工作联系点星罗棋布,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式”组织网络,让党旗在新兴领域阵地高高飘扬。

产业链党组织串联起110余个产业集群,使红色动能注入生产一线;“法律服务直通车”驶入9900家企业,618项科技成果在“党员先锋岗”上转化;6261个“爱心驿站”、72个“司机之家”让新就业群体切实感受到关怀和温暖。从“辽宁惠企政策汇编”到“产业链党组织”,从“服务企业直通车”到“税收惠民办实事”,新兴领域党建与业务实现同频共振,奏响辽宁全面振兴的时代强音。

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可枝荣。这条党建引领的实践路径,正在书写着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辽宁答卷。

初秋时节,新一轮新兴领域以高质量党建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的浪潮,正汹涌地拍打着辽河两岸——

这是一组让人印象深刻的数字:

截至目前,全省纳入台账管理的非公有制企业共47414家,单独建立党组织12266个,建立联合党组织3569个,覆盖企业10850家;全省正常运行的社会组织2.27万家,单独建立党组织3203个,建立联合党组织1657个,覆盖社会组织4613家。向无党员新兴领域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1.2万人,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全面提升;新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联系点共计579个,其中省级30个、市级117个、县级432个,形成了争创示范典型的良好氛围。

这是一系列让人为之振奋的举措:

召开全省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座谈会暨省委“两新”工委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省社会工作部长会议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推进会,出台加强党建引领新兴领域相关文件,动员新兴领域党组织主动服务中心大局,为辽宁全面振兴发展贡献力量。印发《辽宁省深化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5–2027年)》《辽宁省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全省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落实。

这是一张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单:

聚焦营商环境改善,持续深化开展“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收集园区、企业问题诉求5.5万件,办理答复4.9万件,发放“惠企政策包”12万余份,促成订单65.5亿元,促成融资68.18亿元。深入实施“共产党员先锋工程”,指导企业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引导党员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中担当作为、冲锋在前,推动实现企业科技成果转化618个,推动产业转型升级376个,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凝心铸魂

加强对新兴领域党员群众的政治引领

辽宁省委社会工作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和加强党对新兴领域的全面领导,筑牢新兴领域党员思想根基。

注重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完善省级示范培训、市级重点培训和县级普遍轮训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会同相关省(中)直单位组织举办19期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党建工作指导员示范培训班,培训3940余人。

扎实抓好学习教育。认真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紧扣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行业领域、服务群体特点,坚持统筹谋划、精准指导,推动全省3.9万个新兴领域党组织、19.8万名党员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制发《全省新兴领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的通知》,向基层党组织、党员发放《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等主题学习教育资料32955册,推动全省新兴领域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30306次,警示教育4368人次。

有效发挥党组织把关定向作用。建立健全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和管理层共商共学机制,推动23137家新社会组织实现“党建入章”,15237家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管理层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固本培元

持续提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质量

辽宁省委社会工作部坚持把常态化开展党建工作摸底排查作为抓党建固本培基的重要举措,有效推动新兴领域党组织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持续推进“两个覆盖”。在全省集中组织开展摸底排查工作,综合运用区域组建、行业联建、龙头带建等方式,“立体式”推进党的组织覆盖。推广排查、发展、招录、下派“四个一批”(排查一批隐形党员、发展一批优秀党员、招录一批职工党员、下派一批种子党员)工作法,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扩大党的组织覆盖范围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利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信息系统,动态更新党建信息数据,建实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台账。向无党员新兴领域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1.2万人,指导暂不具备党组织组建条件或党组织基础薄弱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开展党的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工建妇建,推动新兴领域新建工会组织1084个、妇联组织533个,有效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深入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全省新兴领域党组织开展全面规范提升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围绕7个方面重点内容,指导各级党组织查摆整改问题968个,着力补强短板弱项,化解制约新兴领域党组织健康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扩大先进党支部增量、提升中间党支部水平、整顿后进党支部,促进党建工作规范提升。

发挥品牌示范作用。注重总结基层工作经验做法,持续打造一批具有辽宁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品牌。

突出重点

切实增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效能

截至目前,辽宁省有新就业群体57.54万人,他们普遍积极乐观、热情高、干劲足,同时也呈现思想比较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特点,给社会治理提出新挑战。辽宁省委社会工作部聚焦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谁负责”、党组织“怎么建”、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精准发力,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有效化解难点问题,将新就业群体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

聚焦“谁负责”问题,加强顶层设计。联合省委编办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职责写入省委网信办、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三定”规定,并同步写入14个市、100个县(市、区)有关单位“三定”规定。联合省委组织部印发《辽宁省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压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夯实党建工作基础。组建辽宁省社会治理新就业群体专项工作小组,研究制定《辽宁省新就业群体专项工作方案》《新就业群体专项工作方案2025年度重点任务清单》《辽宁省新就业群体专项工作小组工作细则》,进一步健全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确保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质量。

聚焦党组织“怎么建”问题,逐步完善党建工作管理体制。省委“两新”工委在指导成立省互联网行业党委、省快递行业党委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成立省交通运输行业党委、省“小个专”综合党委(网约配送行业党委),构建起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省、市、县(市、区)党建工作管理体系。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分类推进互联网、网约配送、交通运输、快递行业党建工作。加强重点互联网平台企业属地党建联系指导,推动阿里巴巴本地生活集团(沈阳)、饿了么、美团、顺丰同城等平台企业挂牌成立党支部,推动辽宁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实现属地管理,重点互联网平台企业在辽平台企业实现党的组织覆盖。

聚焦党组织“起作用”问题,把提供暖心服务作为重要抓手。会同省委组织部等13家省(中)直有关单位下发《辽宁省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十一条措施》。指导各地建好用好6261个“爱心驿站”、7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之家”、2636个“妇女之家”和“妇女微家”,累计接待司机食宿71.6万人次,免费停放车辆89.3万台次。联合美团、饿了么在高德地图标注“爱心驿站”位置,实现“一键查找”。加强“友好场景”建设,联合8部门出台《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的若干措施》,推行“一次性备案”等便利措施,解决新就业群体“进门难”问题。沈阳市打造太原街“友好商圈”,吸纳商圈内10余家党建工作成员单位及百余家商户申请成为新就业群体“友好商户”,涵盖餐饮、医药、娱乐等多个领域,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实惠”服务。畅通新就业群体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直接联系新就业群体制度机制;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设立新就业群体服务专区,实现诉求“一键直达”、进度实时跟踪,搭建“党组织——党员——社区——新就业群体”议事平台,定期分析情况,对反映集中的共性问题,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解决。积极搭建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的载体平台,组建789支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吸收6539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担任兼职网格员,吸纳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骨干担任“民情联络员”,赋予其上报隐患、反馈问题、参与协商的渠道与权限,推动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党建引领

凝聚服务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工作合力

辽宁省委社会工作部印发相关文件,组织开展全省深化党建促企业发展工作,选定沈阳、大连、鞍山、营口4个市作为重点试点城市。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工信厅、省司法厅和省总工会等部门,聚焦企业发展,印发新兴领域党建资料库、辽宁惠企政策汇编等文件,开展“千名法律工作者、律师进企业,法律助力防范风险”活动,指导990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党员诉求收集办理机制,征集合理化建议2636个,鼓励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帮助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618个,推动产业转型升级376个,攻克难点问题192个,有力增强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整合党建优势资源,指导推动沈阳兴齐眼药等“链主”单位组建产业链党组织,全省依托园区、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商会和龙头企业等组建区域性党组织和产业链党组织110余个,让产业链党建成为企业发展的“动能引擎”。

持续打造律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行业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业务发展、行业发展同向发力,引导党员带头诚信执业、服务社会。积极指导律师行业密切配合省委“双进双促”工作,扎实开展“为民营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和“服务企业直通车”专项活动,为185家企业开展专项“法治体检”,参与法治信访2100次,公益调解涉法问题3489个,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925件。推动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我守诚信、兴辽有我”诚信建设专项活动向纵深拓展,聚焦化解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打造诚信品牌,提升整体形象和社会认可度;推动税务师行业开展“税收惠民办实事,深化改革开新局”等专项活动,面向省内企业开展各类减税降费专项公益培训500多场,助力指导企业实现退税6460万元,帮助困难小微企业享受国家税收政策缓交税款270万元,减免税金68万元,享受税收优惠金127万元,帮助国家挽回税款损失金额4620万元。

理顺全省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完成系统性归口分类,推动建立辽宁省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协调机制。

夯实基础

全力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

辽宁省委社会工作部坚持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大经费保障和工作宣传力度,为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创造更好条件。

完善“两新”工委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省级“两新”工委工作机制,会同省委组织部重新修订《中共辽宁省委“两新”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逐项细化成员单位党建工作职责,同步将成员单位履职情况纳入省委组织部党的建设工作考核。

持续加强新兴领域经费保障。加大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投入保障力度,在省委组织部大力支持下,省管党费年度投入达2100余万元,有力保障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开展。

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这是一项全新的工程。举目四望,辽宁大地,千帆竞发,万象更新,处处可以感受到新兴领域跃动的活力和勃勃的生机。

(辽宁省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