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

“体系化”建设激活“新”赛道

辽宁省沈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扩面提质工程”,创新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全贯通、行业领域全覆盖、作用发挥全过程、关爱服务全周期、支持保障全方位,着力抓实抓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

健全党建机制,提升管理质效

坚持把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融入基层党建总体布局,层层压实责任,构建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体制,确保统得起、兜得住、管得好。

健全“两新”工委统筹机制。市委书记带头履行抓新兴领域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高位推动市、区县(市)两级党委常委担任“两新”工委书记。修订市委“两新”工委工作规则,厘清39个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构建由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宏观指导、社会工作部门归口指导、行业管理部门具体推动的工作格局。建立多渠道筹措、多元化投入的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财政经费“以奖代补”、党费项目化补助等方式,支持新兴领域党建工作。

完善抓行业抓党建机制。压实“管行业也要管党建”责任,推动行业党建职责写入网信办、市场监管局、交通局等部门“三定”规定。依托业务主管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先后成立律师、快递、“小个专”等21个市级行业(综合)党委,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即年初制定1张任务清单、每季度开展1次行业主题活动、年底开展1次党建述职、党委书记领办1个党建项目、党委成员每人建立1个联系点,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行业治理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建立属地兜底管理机制。推动全市179个乡镇(街道)全部配备专人从事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依托社区网格,对市域内新兴领域进行“地毯式”排查,逐户逐项掌握情况、核实信息,摸排符合“三有”标准企业1.4万余家、重点社会组织4000余家、新就业群体19.3万名,有效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推动全市1154个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面向新兴领域开放,引导新就业群体到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备案,就近就便参加街道社区党组织活动。

深化“两个覆盖”,筑牢组织体系

坚持“新兴领域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建设就跟进到哪里”,深入推进新兴领域“两个覆盖”工作,创新方式方法、因地因企制宜,织密新兴领域党的基层组织体系。

创新党组织覆盖方式。推动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设立实体型非公有制企业党委,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构建“开发区(园区)党工委——非公有制企业党委——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三级组织架构体系,统筹抓好重点企业的组织覆盖。在亿元楼宇、十大商圈、重点产业园区,依托产权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成立区域型党组织,抓实重点区域组织覆盖。围绕10大产业集群、21条重点产业链,依托头部企业、业务主管部门等,试点成立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党委,推动上下游1200余家企业建立健全党组织。“一企一策”研究推动阿里巴巴本地生活、顺丰、美团等重点平台企业在沈分支机构组建党组织。

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深入实施入党积极分子“红色育苗工程”、高层次人才“红色英才工程”,2022年以来新发展新兴领域党员3398名。深入开展流动党员“安家工程”,通过“双找、双建、双管”排查纳管新就业群体党员2300余名,并将党员信息与基层治理进行有效衔接。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每年线下轮训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上万人次,依托“沈阳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线上推送“微党课”、身边榜样事迹,引导党员利用零散时间开展学习。

创新新就业群体服务形式。出台《沈阳市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暖心“十送”举措》《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群体服务管理的若干举措》,整合银行网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多渠道设立2258个“爱心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饮水、就餐、充电等基础服务。高质量打造于洪区巢湖街、浑南区樾檀山等75个“爱心驿站”示范站,联合多部门提供审批快速通道、维权保障等20余项政务服务,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1.2万余人次。建立新就业群体权益一体化保障制度,实行投诉接待、监察行政调解、工会人民调解、劳动仲裁、法律诉讼援助“一站式”受理模式,在13个区县(市)全覆盖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中心。同时,依托新就业群体社会服务项目,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功能,通过个案帮扶、小组活动等方式,服务新就业群体820余人次。

强化“两个功能”,有效发挥作用

坚持把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为夯实基层党组织的基本着力点,激励引导广大新兴领域党组织和党员担当作为、创先争优。

强化党组织把关定向。坚持党的领导与新兴领域内部治理体系相融合,健全党组织和管理层“共学共商、双向互动”机制,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入章”实现100%,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入章”达到53%,党组织和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比例达到68%。出台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质量提升工作导则,打造240个“党建强、发展强”示范标杆,带动75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兴齐眼药坚持党建引领公司体系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打造“卓越”党建品牌,助力企业获评“第二十届全国质量奖”。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深入开展非公有制企业“一强双促”和社会组织“三强三争创”活动,在重大项目、重要技术攻关中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8000余个,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培育新质生产力。138个“一强双促”联系点深入开展“我为企业献良策”等活动,征集意见建议4000余条,协助完善企业管理制度1674项;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成立党员骨干技术团队,先后攻克“卡脖子”核心技术4项,荣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推动1万余名领导干部联系服务2万余家企业,已协调解决企业问题诉求2.6万件,满意率达95%。创新推出“惠企金融政策组合包”,构建联动的金融服务体系,累计向48家非公有制企业发放信用贷款2.3亿元,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融入基层治理体系。积极推动新兴领域党组织与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加强互动交流,组织4万余名新兴领域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敲门行动”“暖心行动”等基层治理服务活动,携手打造更加幸福美好家园。扎实开展“党派我来的”温暖行动、“我是雷锋”志愿活动,引导行业协会商会等重点社会组织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助教义诊、心理疏导等专业化志愿服务2500余次、服务居民5万余人次。创新开展“‘蜂’行沈阳”主题活动,依托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好志愿”服务平台,选聘2000多名网约配送员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吸纳8000多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组建“党员红骑团”“红色方向盘”等14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发挥新就业群体职业优势,引导新就业群体就近就便参与基层治理。2024年以来,新就业群体反馈解决食品安全、应急、环境、治安等相关问题1100余个。

(辽宁省沈阳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