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治理”撬动基层“大能量”

季亚迪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健全“网格党小组+专职网格员+楼栋(单元、联户)长”基层微治理体系为切入点,推动治理资源向一线集聚、服务效能在基层提升。

市级统筹强引领,下好全域“一盘棋”

加强顶层设计,赤峰市将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若干措施》,引领社会治理的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方式创新,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完善体制机制,贯通“市区街社”四级党组织联动体系,市、各旗县区全部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构,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将街道与社区党建、行业党建和单位党建整合于区域化党建中,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通过建机制、聚合力、压责任,确保治理方向不偏、力度不减。突出系统谋划,以市委实施“十大行动”为引领,聚焦城市功能升级行动和振兴乡村行动,实施体制机制建设、多方主体共治、强基赋能增效、凝聚服务群众“四大工程”,打造驱动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强力引擎。聚焦工作重点,召开市委社会工作会议、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任务推进会,以完善网格化治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为目标,全力推动构建基层“微治理”体系。

全市全覆盖优化设置网格20490个、设立网格党小组(党支部)10458个、推选楼栋(单元、联户)长46371名,配套楼栋(单元、联户)长激励机制,让治理效能在城乡末梢精准释放。巴林左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调动旗、乡、村三级领导力量,探索形成“五级调处”“三级联动”群众诉求和社会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机制,制定《巴林左旗党建引领基层微治理工作方案》,推动建立基层微治理工作机制,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网格党小组筑堡垒,完善治理“一张网”

赤峰市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强化党组织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的领导作用,按照地域相邻、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深入推进网格党小组(党支部)建设。由嘎查村、社区党组织成员或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嘎查村(居)民党员担任党小组组长。全市1万余个网格党小组化身红色“桥头堡”,党小组组长带头走访,指导网格员、楼栋(单元、联户)长做好党的政策宣传、社情民意收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

建立“小事网格化解、大事分级响应”机制,党小组成员及时反映村(居)民意见和诉求,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实现组织建设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群众满意在网格。红山区西城街道八里铺社区面对辖区村转居人口众多、遗留矛盾纠纷多、需求复杂的治理难题,坚持“五方共议”常态化,每周择时召开议事会,通过总结网格高频问题、片区关联问题、社区多跨疑难问题以及各类矛盾纠纷问题,复盘工作路径,寻求解决方案。每月召开1次网格员、楼栋长联席会议,适时召开党小组会议,研究解决辖区内难点问题。截至目前,共召开楼栋议事协商会13次,协调联动解决居民诉求、物业纠纷56件。

专职网格员优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

赤峰市2万余名专职网格员化身基层治理的“多面手”,他们穿梭在街巷楼院,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热心回应诉求。从政策宣讲时的耐心解读,到矛盾纠纷调解时的情理兼顾,从帮办代办时的跑腿奔走,到特殊群体走访时的暖心关怀,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搭建起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连心桥”。赤峰市持续推行网格化治理服务,抓实抓细网格设置、人员配备、待遇保障、责任落实和实体运行“五个到位”,出台《全市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方案》《赤峰市深化城市社区网格治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探索推行网格定人员、定岗位、定薪酬、定职责、定制度和统筹包联干部、报到党员、派驻人员、志愿者、物业人员开展“组团式”服务的“五定一组团”模式,全面规范网格管理运行,强化“多格合一”“网片统一”,增强网格功能承载,提升网格整体治理效能。

翁牛特旗富兴社区为解决老年人出门难、办卡远的实际问题,积极对接公交公司工作人员,将服务窗口前移到居民“家门口”。社区发挥网格员、楼栋长“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通过入户走访、微信群通知、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提前摸排、精准通知辖区内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办理公交卡。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苏木立足旅游产业与草原生态保护交织的复杂治理场景,构建起“源头发现——分级处置——闭环解决”的微治理体系。

选优配强楼栋长,站好治理“前沿岗”

赤峰市按照群众推荐、嘎查村(社区)党组织审核、公示入选名单、颁发聘书的程序,推选热心公益事业、具有较好群众基础的村(居)民代表、村(居)民党员、志愿者等担任楼栋(单元、联户)长。全市4万余名楼栋(单元、联户)长化身群众身边的“贴心人”,他们扎根邻里之间,从协助排查楼院安全隐患,到及时反映村(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从组织邻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到牵头化解单元小组内的小摩擦,这些发生在“家门口”的点滴行动,既是对网格党小组和网格员工作的有力补充,更让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最细微处,形成“党小组引领、网格员主责、楼栋(单元、联户)长协同”的治理合力,共同筑牢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翁牛特旗乌丹镇赛沁塔拉嘎查第十网格的联户长刘永华在一次日常走访中发现,本组村民和承包户因灌溉用水问题产生争执,因为涉及户数和争议金额较大,随时可能激化矛盾冲突。刘永华立即将情况反馈给专职网格员宋玉芝,宋玉芝迅速上报网格党小组。网格党小组随即组织网格员、联户长深入实地查看灌溉用水源井出水量,以及造成出水量减少的原因,最终由熟悉情况的宋玉芝协调涉及农户集资3000余元更换了老旧水泵和管道设备,保证了涉及地块的灌溉用水,成功化解了这场矛盾纠纷。

从红山脚下的社区小院到草原深处的牧户毡房,赤峰市的基层“微治理”实践正以春风化雨之势,浸润着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网格楼栋里奔波不停的忙碌身影、邻里间暖心的互助守望、矛盾调解时的高效处置,这些不仅是治理智慧的鲜活体现,更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答卷。赤峰市将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中持续发力,让“微治理”的能量不断汇聚,让群众的幸福底色更加鲜亮。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