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就温“新”港湾 扎实推进友好场景建设

马冬梅

新就业群体穿梭于城市街巷,支撑着物流运输、城市服务等关键领域的顺畅运转,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就业群体一直非常重视,多次亲切看望新就业群体,称赞他们是“勤劳的小蜜蜂”、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强调“我们的社会群体正在细化分化,对这些年出现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电商从业人员等,在管理服务上要跟上,填补好这个空白”。重庆市认真贯彻执行重要指示,建成友好驿站等1万余个,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投保超73万人;广东省深圳市指导平台(快递)企业开展算法治理,成立97个“小哥工作室”;浙江省杭州市联合10余所高校建设“小哥学院”和“直播人才学院”……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以系统思维推动其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覆盖”,从“物理空间”升华为“心灵港湾”。

首要在于“建”,让空间布局更贴心。精准对接需求,一场景一策略,在园区、社区、楼宇等新就业群体高频活动区域,针对性科学规划建设新就业群体服务平台(站点)。盘活存量资源,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司机之家”等,实现“小切口、快嵌入”。善用数智赋能,上线友好地图、推行扫码进门等方式,让友好服务“一触即达、一键预约”。注重实用实效,便捷充电、安全饮水、舒适休憩等服务一应俱全,切实解决好总书记牵挂的劳动者急难愁盼问题,使其成为奔波路上的温馨“补给站”。

关键在于“联”,让服务效能更暖心。单一部门难以“包打天下”,要强化部门协同,整合资源,打破壁垒,形成政策合力与服务网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推动服务内容由基础保障向深度关怀拓展,有机嵌入政策咨询、法律援助、技能培训、健康关怀、心理疏导等增值服务,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要加强与相关平台企业对接,推动平台企业优化平台算法,当好“数字守门人”,落实管理责任、履行社会责任,在数字时代的算法面前保障劳动者尊严,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核心在于“融”,让社会认同更入心。友好场景应成为凝聚共识的枢纽。经常性开展交友联谊、文娱体育等活动,搭建起新就业群体与社区居民、物业保安、商家商户的情感纽带。探索建立新就业群体参与平安建设、文明宣传、社区服务等机制,提升其主人翁意识与社会融入感,实现“服务者”与“被服务者”身份的和谐统一。举办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大力宣传新就业群体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尊重、关爱、支持新就业群体的良好氛围。

重点在于“恒”,让机制保障更安心。确保长效运行,探索建立财政引导带动、社会积极参与稳定多元的投入保障机制,持续撬动新就业群体系列友好场景建设。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友好场景设施设备常用常新。建立畅通的需求表达与反馈渠道,让新就业群体真正成为友好场景建设成效的评判者和改进方向的建言者,确保这项民心工程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友好场景建设,是城市文明高度的丈量标尺,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温暖注脚。让我们用心用情用力织密服务网络,提升场景温度,让每一位风雨兼程的奋斗者都能在城市的怀抱中感受尊严、获得支持、点燃希望!

(作者单位: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