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三”巧解“千千结”

毕源浩 李晓鹏 高亚芳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目标,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细化服务单元,延伸基层工作触角,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在全县创新推行党建引领“包片联户、户组(巷)联保”基层治理模式,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落实力、执行力,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党建引领“三强化”,打造“红色引擎”。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献县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持续强化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强化组织建设,完善组织架构。完善县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党的领导在基层治理各领域全覆盖。三是强化示范带动,发挥榜样力量。创建党建示范村,推动党建示范工程建设,打造“红色阵地”,推动“红色力量”发展。

基层导向“三划分”,织密“网络架构”。献县根据各村(社区)等现有布局,进一步细化网格管理,将网格划分为农村、社区、专属网格3类,积极推动党组织建在网格上。一是在农村设街长、巷长,搭建“村——街——巷”三级治理网络;二是在社区网格下设若干“微网格”,进一步细化管理;三是在企业园区、商圈市场等专属网格按照现有管理体系、责任体系和工作实际,抓实抓细治理工作。

工作责任“三明确”,配强“精兵强将”。一是明确街巷长或楼单元长由能够胜任具体协调工作的常住居民义务担任,专属网格员由专属网格内机构相关负责人和现有管理体系、责任体系责任人担任;二是明确县直各单位要主动下沉社区,协助做好城区内所包联楼房小区、平房家属院楼单元长、街巷长配备工作;三是明确在每条街巷、每栋楼宇或每个单元的显著位置设置公示牌,公布街巷长、楼单元长基本信息、工作职责、监督电话。

专业保障“三发挥”,汇聚“多方力量”。一是发挥村(社区)统筹协调作用,强化与街巷长、楼单元长有效联动,形成合力,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二是发挥“法治驿站”作用,设立村级法治驿站试点,吸收法律明白人、平安志愿者等力量入驻,前置非诉机制;三是发挥“法治诊所”作用,吸收公安等基层力量,建立法治诊所,分设法律、土地等专科,切实提升法治保障实效。

服务为民“三共建”,打通“最后一米”。通过“包片联户、户组(巷)联保”基层治理模式的实施,积极调动各部门、各乡镇、社区居民参与基层治理。一是实现共谋,让群众在具体事务的议事协商中充分发表意见建议,促进形成共识;二是实现共管,针对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各类问题,勤沟通,早处置;三是实现共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为载体,让群众树立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基层干部+街长+巷长+党员+群众”五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格局。

(作者单位:毕源浩、李晓鹏为河北省沧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高亚芳为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县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