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厚”而兴姜后村

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富口镇东部,有一个因“厚”而兴的村庄——姜后村。这个辖4个自然村1184人的村落,近年来凭借党建引领的“厚度”、产业兴旺的“厚度”、民生福祉的“厚度”和生态治理的“厚度”,蝶变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省级基层对台交流示范点,书写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答卷。

党建引领筑根基。做细“导师帮带制”,创新优秀党员跨村治理协作,与联建村开展治理人才互培12场,培育新乡贤调解员18名,形成“事务共商、难题共解”的治理共同体。动员无职党员履行好村务监督、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等职责,目前已吸纳30余名党员参与各项村务,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

产业兴旺强底气。立足资源禀赋,姜后村蹚出“村企共建、联农带农”的产业路径。在绿色能源方面,与华电集团共建四期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达40万千瓦,带动村财年增收约16万元;在智慧养殖方面,建成年产3000万尾的育苗生产线,带动村财年增收约3万元;在生态农业方面,30亩生态采摘园带动6户农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加快生态产品经营、碳汇权益资产开发,开发林业碳票16912吨。目前,村集体固定收入突破50万元大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

民生温度暖人心。姜后村“乐龄学堂”以“共学、共餐、共伴”模式填补农村留守老人精神空缺。通过设立乡风督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特色岗位,45%的老年人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全村累计开展文化传承活动45场,培育86名老年志愿者,贡献“银发力量”。

生态宜居展新颜。作为福建省首批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村,姜后村拆除违建,同步完成道路改造、环境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四长制+专业管护”机制,破解农村设施“重建轻管”难题。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分拣可回收垃圾累计600余斤,实现“颜值”与“气质”双提升。

从党建引领到产业振兴,从民生改善到生态治理,如今的姜后村,正以一个个“厚实”的脚印,向更加美丽和谐的未来阔步前行。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