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围绕民生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民生,聚焦“菜篮子”这一最基本的民生,将党的建设贯穿菜市场治理、服务提升、环境优化全过程,探索“党建强、服务优、治理好”实践路径,激活城市“烟火气”。
组织覆盖,把党的工作做进市场里
从组织覆盖、管理责任、队伍建设三方面发力,确保党的工作直达市场“神经末梢”。在组织覆盖上,紧盯新兴领域薄弱环节,依托市场开办者、产权单位、运营方等多方力量,推动符合条件的市场建立党组织,实现“应建尽建”,全区26家在营菜市场已成立党组织12家。在管理责任上,科学确立隶属关系,由所在地社区(村)党组织属地管理,接受区“小个专”综合党委行业指导,确保“管理无盲区、责任有归属”。在队伍建设上,重点在市场管理人员和优秀商户中发展党员,提升党员商户比例,为市场注入“红色细胞”。
创新机制,提高议事决策水平
以机制创新破解治理难题,通过议事决策和联系服务双机制,推动商户、社区、市场形成治理合力。在决策参与上,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建立“市场党组织+属地社区+商户代表”的“三位一体”议事协商机制。围绕摊位规划、环境卫生、公平竞争等商户关切问题,定期组织协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在联系服务上,推行“双联”机制:党员商户联系普通经营户,传递政策、分享经验;市场党组织联系困难经营户,精准纾困。同时通过设立书记信箱、意见征集簿等渠道,形成“收集——回应——解决——反馈”闭环,营造“市场是我家”的共建氛围。
示范引领,以党员带动市场规范运行
全面推行“共产党员经营户”挂牌亮身份,引导党员商户将身份视为责任,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以“一名党员一面旗”引领诚信新风。建立“党员示范商户”“巾帼示范岗”等常态化评选制度,定期开展“诚信文明商户”“流动红旗”评选,通过群众评议与组织评定相结合选树典型。以榜样辐射效应带动商户规范经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党员经营户带头配合建立“红黑榜”制度,定期公示食品安全快检结果、商户环境卫生测评成绩,以透明促规范。党员骨干积极协同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常态化开展“四查”(功能分区、物品摆放、环境卫生、病媒生物防制),推动垃圾分类规范化,营造整洁、安全、有序的消费环境,让“菜篮子”更安全、购物体验更舒心。
便民利商,用暖心服务推动双向奔赴
聚焦商户经营与居民生活需求,以党群服务站为载体,将阵地建设成功能集成、服务暖心的“连心桥”。在功能集成上,整合党建、治理、服务三大功能,盘活市场空间打造党群服务站,精准对接“一菜一修”“一老一小”等高频需求。在服务延伸上,站内设置志愿服务台、缝补角、快递代收点、公平秤等功能区域,同时嵌入小修小补、临时照看、热饭充电等“微服务”,让服务站成为商户“加油站”和居民“好邻居”,实现“党组织活动阵地、商户议事平台、便民利商驿站”三位一体功能。党组织用心用情,商户同心同向,各市场组建起以党员为骨干,吸纳热心商户、居民的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到市场及周边车辆乱停、占道经营、道路破损等整治行动中。志愿服务队还常态化开展“市场清洁日”“文明劝导”等活动,涌现出“菜场娃娃公益小课堂”“送菜上门”等一批群众欢迎的志愿服务项目,有效解决商户暑期“带娃难”和特殊困难群体买菜难等一批急难愁盼问题。
参与治理,在亲仁善邻中融入共同体
菜市场党组织依托民生属性优势,与周边镇街、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建立常态化联系,推动菜市场参与区域治理,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深度融入社区治理共同体,成为社区共建共享的“暖心会客厅”。各菜市场还积极践行“亲仁善邻”理念,依托市场人气举办民俗文化日、社区邻里节、“菜篮子”惠民季等活动,聚焦邻里联欢、互助、服务,激活市场作为情感交流枢纽、文化传承载体、生活服务平台的功能,增强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
包河区将党组织建设深植菜市场这一微观单元,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既优化了市场环境、激活了经营活力,又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让“烟火气”充满红色温度。未来,包河区将进一步擦亮菜市场党建品牌,让“烟火气”最浓处成为党联系群众、服务民生的生动窗口,为城市基层治理贡献更多力量。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