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委社会工作部以“党建强基、服务赋能、治理增效”为主线,聚焦新就业群体需求,强化组织引领、优化服务供给、健全制度保障,联合相关部门推动社区、园区、厂区“三区联创”,为新就业群体打造暖心港湾。
“新”有所属:
强化组织引领,夯实治理根基
织密友好组织网络,构建“三区一体”治理体系。实施“三个一”(一个联席会议机制、一份组织覆盖方案、一套物业管理制度)工程,建立“社区+园区+企业”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引导31家快递、外卖等分支机构、网点站点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创新实施“物业标准化”管理模式,将网约配送员、快递员门难进、车难停、楼难找等问题纳入“三区”议事协商范畴。在4个“园社共生”区域创建“三区联享空间”,累计协调解决停车充电等共性难题12类42个,实现组织建设与服务效能“双覆盖双提升”。
建设友好服务机制,构建精准治理闭环。针对新就业群体的现实痛点,区委社会工作部出台专项方案,实施“全域摸底——精准破题——系统推进”三步工作法,组建6个街道(乡镇)专班开展“两员两司一主播”专项普查。创建“三无三难”(组织覆盖无定点、服务保障无阵地、权益维护无体系,休憩难、充电难、维权难)痛点多维破题机制,形成《社区、园区、厂区“三区联创”新就业群体友好服务清单》,涵盖“暖新驿站”、零工市场、心理减压等重点领域。
打造友好场景阵地,激活“双向奔赴”枢纽节点。建立园区枫桥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就业服务。建设22个“暖新驿站”,配备饮水、充电等10项功能。构建“暖新地图”服务体系,集成“小哥元气空间”“小哥食堂”“爱心商户”“绿色通道”等10类友好场景,搭建2个便民惠民服务平台,目前累计服务达6000余人次。
“新”有所向:
创新协商机制,激发治理活力
构建“三区共商”平台,破解新就业群体治理难题。依托“三区联享空间”打造“新‘邻’空间”议事平台,创新“驻点服务+流动调解+线上咨询”立体化服务模式,整合“人民调解组织”“法院诉调平台”引入园区,把“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专业力量下沉服务,重点解决劳资纠纷、配送争议等高频问题。目前,累计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咨询120余人次,调解劳资纠纷35件,涉及金额93万元,化解率100%。创新接诉即办机制,推动诉求高效化解。建立新就业群体诉求“蓝黄红”分级响应体系:蓝色问题实行社区网格员3个工作日内属地化解,黄色问题由街道(乡镇)统筹园区企业联动处置,红色问题触发区级联席会议提级督办。依托“洛江区智治协同助手”,建立“小哥随手拍——网格精准派——成效实时评”全链条机制,累计解决消防通道堵塞、市政设施破损等高频诉求68件。推行“云上仲裁”庭审,打造“网立、网审、网裁”线上服务,实现接诉即办,高质高效解决新就业群体诉求。
升级“善治积分”机制,促进参与基层治理。建立《新就业群体社会治理积分激励办法》,将隐患上报、志愿服务等8类转化为可兑换权益,配套推出健康管理、职业培训等6项专属礼遇。联合园区企业协同实施“积分赋能计划”,通过“公益值兑换生活物资”“治理分置换商户权益”等多种激励方式,吸纳45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组建“三区”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反诈宣传、助老配送等志愿服务,完成积分奖励兑换130人次,促进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
“新”有所盼:
优化服务供给,增进民生福祉
搭建心愿平台,精准供需对接。依托“大美洛江”微信公众号拓宽“微心愿”征集渠道,在“暖新驿站”设立“心愿墙”,携手园区企业开展“点亮微心愿”公益行动。构建“点单—派单—接单—评单”闭环机制,精准实现新就业群体在“归途关怀”“健康管理”“能量补给”等方面的230个微心愿。联合团委、工会、妇联等部门,开展“微心愿达成季”活动。
深化暖心服务,传递关爱温情。开展“洛地有爱”“‘工’度佳节”等慰问活动,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送去节日祝福与关怀。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加入工会行动,为522名新入会劳动者赠送专属礼包,为209名货车司机和快递员投保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人身意外险。
拓展就业网络,助力就近择业。创新政企合作模式,引入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建成160平方米标杆性零工市场,联合福建蓝企鹅管家打造全市首个“互联网+创业单元”家政市场,高效匹配用工需求。开展“一体化”招聘服务,组织电商、主播等专场招聘及省外劳务对接活动,累计200家企业提供8600个岗位,达成就业意向400人;开展2场电商课程培训,200人参与学习;依托线上“海峡社聘”平台,吸引57家企业发布200余个岗位,助力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家属等实现就近就业。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