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心 志愿力行

自2023年3月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灵杰国风志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志愿服务中心)成立以来,不断激发基层文化活力、拓展志愿服务内涵,黄石市委社会工作部给予全方位指导与精准化支持。通过多种举措,积极引导志愿服务中心立足本土实际构建“志愿+”生态链,推动其快速汇聚600余名传统文化爱好者。志愿服务中心将传统文化与志愿服务理念深度融合,在弘扬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助推文旅产业发展等领域持续发力,成功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国风+志愿”发展路径。

活化文化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志愿服务中心突破传统场域限制,将汉服礼仪、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等文化元素深度融入景区、乡村、商圈、赛事等多元空间,为传统文化搭建起鲜活生动的展示舞台。在大冶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志愿者通过汉服情景剧表演、诗词长卷展示及主题讲解,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让文物“活”起来。在铜绿山古渡口景区内,志愿者精心设计融合国学朗诵、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古铜矿遗址研学、传统骑射等元素的互动项目,让游客全方位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这种“一站式”文化体验模式,既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又在互动中深化了文化传播效果。

推动跨界融合,构建“志愿+”生态链。志愿服务中心积极拓展志愿服务边界,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实现文化传播与社会效益双提升。针对农产品滞销问题,志愿者创新开展“国风直播带货”,助力农产品销售。实施“国风·耕读农家”项目,通过特色场馆参观与田间实践相结合,生动呈现红色文化与农耕文明。在商圈组织开展汉服巡游、手作市集等活动,吸引外国留学生参与汉服展示和青铜文化推介,单场活动吸引近5000人次参与,相关案例获得广泛传播,有效增强了文化影响力。

创新工作机制,保障长效发展。志愿服务中心着力构建专业化、可持续的运行机制,推动志愿服务标准化、品牌化、项目化、专业化发展。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服务流程,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端午民俗体验、儿童国学教育等活动。每月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培训,持续提升志愿者专业素养。创新打造高铁站“青铜故里文化迎宾第一站”项目,志愿者身着战国楚风服饰为旅客提供旅游咨询服务,生动展现“矿冶名城”的文化底蕴。

(湖北省黄石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