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

“诚信+积分制” 数字赋能乡村善治

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诚信为公共价值,把积分制嵌入基层“智”治,将乡村治理重要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逐步形成“以党建引领为关键、以积分管理为抓手、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乡村文化为纽带”的基层治理格局。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佛山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村(社区)一级。

完善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制度机制。强化党组织的全面领导,明确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具体环节,从机制上保障党组织领导作用发挥。全市11个街道、206个城市社区全部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吸收街道兼职委员39名,社区兼职委员300名,实施“资源、需求、服务”三单管理,提高社区党组织资源整合和为民服务能力。

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优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方式和内容,将报到党员编入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市10.27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走进社区,4047名在职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党员楼长、业委会成员等,解决民生“微实事”12486件。全面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设置15类9360个岗位,发动3.8万余名村(社区)无职党员自愿认领联系服务群众岗位,推动党员志愿服务从自发到有效引导、从个人行为到组织行为的转型升级。

建立量化积分考评体系。借助数字化手段对村(社区)党员进行全面、精准的日常规范管理,对党员参与组织生活、议事决策、服务群众等4大项24小项行为实时赋分,建立“参与度—贡献值—影响力”三维评价数据,积分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调动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诚信+积分”重塑治理生态

佛山市全面启动诚信村(社区)建设,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以行为量化积分,以“诚信积分”形式关联福利发放、业务办理等,使具体行为可量化可执行,最大限度地增强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内驱动能。

完善村规民约,凝聚发展共识。在村党组织领导下,通过乡村振兴促进会等平台,共同拟制村规民约初稿,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设意见征集点等方式,广泛征求村民代表、乡贤等修改意见,将人居环境、村集体“三资”问题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纳入村规民约,召开村民会议进行表决,全程把好起草关、审查关、执行关和监督关,全面提高基层群众自治水平。

制定积分管理细则,量化执行成效。以村规民约为基础,制定积分评分细则,设家风美、文明美、整洁美、绿化美、景观美等项目,结合村(社区)实际设置不同分值比重。对违反村规民约的予以扣分,每季度将农户遵守村规民约的积分录入线上评分系统和优秀农户排行榜,村民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积分及排名情况。

建立“红黑榜”公示制度,落实奖惩管理。对遵守村规民约且积分靠前的模范家庭通过“红榜”公开表扬,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物质奖励。对乱堆放杂物、乱搭建棚屋、乱丢垃圾等行为限期内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张榜公布并扣分。高明区连续三年累计开展农户积分评比高达12万户次,评选奖励41个“红榜村”及约4000名“红榜人物”。

“诚信治理平台”助力基层治理

强化数字化支撑作用,开发智慧治理移动客户端。南海区以朗沙社区为先行试点,升级完善立体式诚信治理系统,涵盖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熟联盟、企业管理、执行管理、数据库、服务中心预审7个模块,将120名社区党员、4000名户籍居民、11000名外来务工人员以及800多个辖区商铺、企业全部纳入管理考评体系,结合积分管理,进行分模块精准监督与社区事务精细化管理,实现“人人可参与、事事皆积分”。禅城区建设“知了信用”体系,将村规民约纳入“知了信用”评价标准,运用数字模型自动计算综合评分,对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务管理的行为予以奖励,对发生违反村规民约的予以提醒整改,推动村民从乡村治理的被动参与者转变为主动治理者。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成效显著。一是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依托数字化积分制将村规民约量化,如出租屋“三色管理”29项指标、人居环境公约细则,使违规行为发生率显著下降。二是实现公共服务精准优化。AI摄像头精准抓拍违停并自动推送整改通知,2024年社区违章停车率下降40%;为独居老人配备应急手环,健康数据直联社区指挥中心,实现健康风险秒级响应;应急小分队执行“五分钟响应、半小时处置”标准,成功应对电动车自燃、水管爆裂等突发事件20余起,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65%。

多方共治,共享美好生活

“诚信+积分制”模式引导党员先锋、爱心企业、诚信商家、志愿骨干等多方力量参与村(社区)建设,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大动力。

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精心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赋能基层治理。目前,全市社区社会组织4910个,在常态化开展议事协商、参与“百千万工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新就业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吸引1000多名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担任网格信息员,在平安建设、文明创建中发挥“移动探头”作用。

撬动社会资金助力基层治理。注重发挥佛山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区)设立发展基金,撬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成立社区慈善基金会——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开展“和美社区计划”公益行动,累计资助1077个项目、金额达1.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8500万元。目前,顺德区有161个村(社区)设立发展基金,资金总额超过1亿元。

持续提供丰富多元社区服务。佛山充分发挥社区公共用房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阵地作用,坚持居民需求、群众参与、公益取向、服务多元原则,根据居民所需所想确定社区公共用房高效利用方式,探索“运营收益反哺”等“小生意+大公益”方式,对接引进普惠性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企业。今年以来,累计盘活社区公共用房5.6万平方米。

(广东省佛山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