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

“美丽庭院+微经济” 书写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庭院经济”也于2023年首度被写入中央1号文件。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2024年以来,广东省东莞市创新探索“美丽庭院+微经济”模式,组织引导广大村民利用自有或租用房屋以“庭院+电商”“庭院+特色手艺”“庭院+休闲旅游”等模式发展庭院经济,走出一条既有“颜值”更有“价值”的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共生发展之路,推动实现人居环境提质、特色产业发展、人民群众增收、乡村和谐共治的多方共赢。

精准赋能,推动从“一户美”到“户户美”

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加强方向指引、政策保障、资源投入尤为重要。东莞市以“美丽庭院”创建活动为契机,依托各方力量精准赋能乡村治理,带动广大家庭积极参与房前屋后小花园、小景观打造,营造全民参与绿美乡村建设氛围。

实施多元指导,科学制订《美丽庭院建设标准清单指引》等指导性文件,按照每个2万元补助标准支持32个庭院经济重点项目,精准打造“美丽庭院+微经济”样板。组织党员干部、妇联执委、志愿者,通过“敲门行动”推动“庭院经济”概念入脑、入心、入家庭。成立571支“美丽庭院导师团”,先后开展美食、美妆、插花、直播带货等技能培训805场次,为村民免费提供创业指导、链接创业贷款、提供资源对接等服务,让村民创业有“术”、致富有“路”。

强化多元激励,推广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23亿元;推出“玉兰荟萃 美丽庭院”女性专项金融服务,开展169场女性专项金融服务活动,向创业女性发放低息贷款31.16亿元,鼓励妇女家门口就业创业。推进“百企百社助百村”活动,发动33家有爱心、有意愿、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与34个村(社区)结对合作,以公益化、微利化、项目化等方式出资捐绿建设美丽庭院,促进庭院经济发展。

示范带动,推动从“一时美”到“持久美”

东莞市从环境带动、产业带动、文化带动入手,引导乡村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持续激发群众创业就业、参与绿美乡村建设的热情和活力。

聚焦环境治理。环境一靓,人流变旺。各村不断擦亮绿美底色,将“美丽庭院”的环境优势转化为庭院经济发展优势,让好环境引来好项目、带动好就业。茶山镇南社村依托古民居岭南庭院,通过修缮活化旧民居,带动文旅类庭院经济30余家,村集体门票年收入从12万元提升至300多万元,古民居商户综合创收从10多万元提升至上千万元。寮步镇横坑社区链接企业资源,为居民配齐庭院建设物资,通过“一站式”服务连片打造100个各具特色的“美丽庭院”,以超强人气带动庭院经济22户。长安镇新民社区多名返乡青年将自家庭院精心打造成咖啡厅、画室,带动25名妇女就业创业。

聚焦产业发展。按照“一家一品”的发展思路,鼓励村民结合乡土特色,各展所长,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石碣镇水南村活化利用旧建筑,培育“庭院+美食”“庭院+文创”等特色产业,打造巾帼创富一条街,将“鹤东一号”“八角井”咖啡屋等特色庭院与袁崇焕纪念园、传统民俗“交盘会”等文化元素有机融合,打响文旅品牌。虎门镇“美丽庭院”典型户爱好民间印染,通过直播带货走出一条“庭院+文创”的特色之路。寮步镇缪边社区将社区吉祥物“M仔”元素融入庭院建设,创新打造集装箱式庭院摊位发展特色经济。谢岗镇依托银瓶山森林公园在景区沿线培育“水云间庭院茶舍”等庭院经济14户,年总营业额达900万余元,累计接待顾客24.2万人次。

聚焦文化传承。以本土特色文化为牵引,推动传统文化在庭院经济发展的潮流中焕发生机。石龙镇中山西社区结合流量热点——“骑楼文化”打造电影取景地打卡墙。洪梅镇乌沙村村民利用传统手艺制作花灯,不仅带旺了自家庭院,还带动多名当地村民就业。横沥镇张坑村结合“相牛故里”传统文化,以铁路怀旧风活化打造的“红莞咖啡”为龙头,吸引本村村民6人、非本村村民4人在张坑村创业就业。目前,全市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含培育对象)已培育庭院经济典型401户,非典型村培育528户,成功带动4967名村民创业就业。

融合发展,推动从“一处美”到“全域美”

除了发展庭院经济以外,东莞不断强化“庭院+”思维,以“小庭院”为载体,探索“美丽庭院+N”的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发展庭院经济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南城街道三元里社区利用地处繁华中心区、文化商业集聚、交通发达便利等优势,升级传统商业空间中的业态分布方式,打造集约型、多元化的开放式商铺“商业盒子”,为小微商铺提供灵活、富有创意的创业场地,培育创富典型25户,涵盖餐饮、影视传媒、零售等行业,其中,由百年老宅改造而成的“泰年号·如隐茶事”集新中式小院、茶文化和非遗手工漆扇制作体验于一体,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东城街道桑园社区探索“美丽庭院+公益赋能+市场化运作”的运营模式,引入社会资金对龙湖公园附近闲置垃圾转运站和裸露土地进行改造,深度融合花卉超市、城市阅读驿站、爱心妈妈志愿服务、430学堂等项目,打造桑园龙湖边“美丽庭院”,成为社区街头会客厅和居民共治共享空间。

深挖内涵,推动从“外在美”到“内在美”

在发展庭院经济的同时,东莞充分利用庭院空间内各类资源,与弘扬好家教好家风、做好关爱服务、践行儿童友好理念等有机融合,通过庭院“小窗口”展示“美丽庭院”建设的丰富内涵和多重价值,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和人文环境。大岭山镇发挥“玉兰花开 积分超市”平台作用,以“好作为换积分”的方式鼓励广大家庭共享庭院改造心得、晾晒庭院改造成果;利用“一红二源三香”特色文化底蕴,把家风家教理念融入“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中,通过家教家风家训展示墙绘,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评选、家风家训巡讲等活动,引领带动广大家庭将家庭美德、特色文化和乡风文明等要素融入庭院建设,使“美丽庭院”成为建设良好家风、弘扬本土文化、树立文明乡风的文化承载,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东莞市通过发展庭院经济,有效盘活闲置院落空间,挖掘本土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创业就业,让每家每户都有机会成为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中的一道风景线,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东莞之路。

(广东省东莞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