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庄合并后土地纠纷不断、产业小散弱的困境村,蝶变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先进村,四川省崇州市隆兴镇梁景村的蝶变,始于一场直面难题的议事协商——“梁景夜话”。
“以前提意见要跑村委会,现在家门口院坝里喝着茶就把事办了!”梁景村村民老李指着焕然一新的铁溪河河堤感慨。这条曾让村民忧心的“闹心河”,在村党委搭建的“梁景夜话”平台推动下,短短半年便完成2.6公里河堤整治工程,成为全村点赞的“幸福堤”。
党建搭台,民声直通“指挥部”
面对村庄合并后的复杂局面,梁景村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筑“村党委—网格党支部—村民党小组”组织体系,选派23名党建工作指导员下沉一线,为“梁景夜话”平台筑牢根基。线下打造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中心、“老党员工作室”“共富小院”为固定联络站、林盘院坝为流动议事点的“1+2+N”议事协商矩阵,线上同步开通“扫码议事”,实现议事协商阵地全覆盖、零距离,让村民心声随时有处说、就近能商量。
平台搭建只是起点,高效运转才是发挥实效的关键。为此,隆兴镇党委牵头建立党员干部收集议题、下沉委员商前调研、村干部组织协商、党委政府成果转化、群众代表监督反馈的“五步工作法”闭环机制。这项工作机制确保了民声上传下达无阻滞,为精准回应民生诉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解题,急难愁盼“见真章”
依托强大议事平台,收集议题,分类形成民生、经济、安全三类清单,确保议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收集议题后,隆兴镇党委统筹将收集的“问题清单”纳入任务清单,同步建立“A类村级立即解决、B类镇级协调解决、C类市镇规划解决”三级响应机制。为确保过程透明、结果可期,对议定事项、责任人、办理进程及结果,通过村务公开栏、微信群、“为村”平台、林盘院落“小黑板”等多渠道及时公示,全程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建立“群众评、代表查”的评价机制,办理结果由利益相关方或村民代表进行满意度评议,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定期抽查回访,结果与评优评先、积分奖励等紧密挂钩,形成正向激励闭环。
产业共富,土特产孵出“金饭碗”
“梁景夜话”不仅解决眼前难题,更成为驱动产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引擎。面对11家本地酒企“小散弱”困境,村党委主动召开白酒专场“夜话”,剖析痛点。在村党委推动下,成立“天府酒村酒业联盟”,发挥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优势,实现年销售额1.9亿元,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
针对集体资源闲置痛点,村党委通过“梁景夜话”集思广益,创新“国企搭台+集体出地+专业运营”模式,盘活闲置土地房屋,打造“梁景小院”“遇见好酒”“崇阳印象”等特色共富业态。建立“土地租金保底+年底盈利分红”机制,让企业、集体、农户三方共享发展红利。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2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万元,产业振兴的“金饭碗”越端越稳。
(作者单位:四川省崇州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