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天津市蓟州区桑梓镇后辛庄村,一座以果蔬销售为主题的乡村现代农业园区映入眼帘。2024年以来,天津市蓟州区委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在全区26个乡镇、949个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并将其确定为“书记项目”,带动乡村建设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以党建赋能打造善治善为新体系
渔阳镇东北隅村作为典型的城中村,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等问题大大增加了基层治理难度,通过实施“百村示范”工程,动员党员、退伍军人、水电暖专技能手成立“红色管家”便民服务队,实施“一周一清洁、一周一扫除、一月一整治”,开展与村民、流动人口“结对帮亲”活动,实现服务村民“零距离”、矛盾调解“抓源头”。
马伸桥镇西葛岑村党支部聚焦培育文明新风,通过开展“五好家庭”评选、举办重阳“寿桃节”、成立红白理事会、明确移风易俗约定事项、推动家风家训上墙,撬动文明新风大提升。
实施“百村示范”工程,蓟州区始终把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突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镇村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公开项目进展情况、加强向群众汇报,通过大力开展“初心印蓟”活动,扎实推进“六治工程”(政治引领、综治能动、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创新警格网格联动,派出所、司法所、律师所“三所”联动,全面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推出“便民一表通”、幸福暖“新”坊等平台载体,不断构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以强村富民汇聚百舸争流新态势
后辛庄村党支部以“百村示范”工程为契机,大力培育农业新品种,聘请农科专家支持,打造以特色西瓜、西红柿和甜瓜为主的支柱产业,同时积极联络“净菜进京”项目,建设可容纳180吨农产品的冷链存储基地,通过错季销售、共享储存,实现农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形成供储销一体的农产品产业链。
通过实施“百村示范”工程,一批创新创业代表争先涌现。东施古镇韩家筏村引进裕丰种业有限公司,建设天津首家现代种业科技园“种子硅谷”,园区培育的辣椒、西红柿等新品种种子畅销市场,每年盈利2000余万元,带动周边就业120余户。下窝头镇老曲庄村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生产、销售天然醪糟古法发酵酒酿面食系列产品,既解决农户粮食滞销问题,也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蓟州区始终把产业兴旺作为“百村示范”的“龙头工程”,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先后深入86个村进行一线调研,示范带动乡镇和重点村党组织书记牵头领办、真抓实干,大力探索农业产业升级、盘活闲置资源等强村富民渠道,着力打造旅游、富硒、蘑菇、鲜花等系列特色小镇。2024年,全区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年农业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蓟州农品入选“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品牌,“农品进京”销售额突破13亿元。
以文旅融合激活共治共富新引擎
徜徉于“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建在房山上”的满族老民居,再学几个“中间一根棍儿,两边都是刺儿,有圈儿又有点儿”的满族文字,浓郁的民俗风情扑面而来。隆福寺村与清东陵仅一山之隔,是孙各庄满族乡的7个满族聚居村落之一。在村中规模最大的德龙居民宿内,香喷喷的满族“八碟八碗”摆满饭桌,游客交口称赞,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为帮助村庄挖掘文化底蕴、做强文旅品牌,以文化赋能旅游、艺术体育点亮乡村,扶持更多的村托起“金饭碗”。蓟州区委以“百村示范”工程为抓手,组织40余家区直部门从政策指导、资金支持、行政审批等方面着手,梳理汇总涉农政策资源150条,形成政策“工具箱”,通过加强宏观引导,增强政策叠加,建强机制保障,升级打造西井峪“石头村”、鲁家峪“杏花村”、孟家楼“红色美丽村”等一批示范品牌,全区建成市级乡村旅游片区15个,高端民宿405户,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全年接待游客26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1亿元。
(天津市蓟州区委社会工作部、天津市蓟州区委组织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