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 文化铸魂 曲韵润“治”

解鸿章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坚持党建领航,立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胡集书会优势,以文化力激活治理力,创新实施“文化铸魂”阵地升级、“治理润心”服务提质、“创新赋能”机制优化三大工程,探索曲韵润“治”新路径,将书会文化深度融入基层治理,走出一条“文化兴、民心聚、治理活”的善治新路。

“文化铸魂”筑牢治理根基。面对传统曲艺融入治理的挑战,胡集镇党委坚持“文化融入党建、党建引领治理”,积极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依托胡集书会国家级非遗品牌,打造4000余平方米胡集书会展播中心,联动曲艺小书场、书会公园等6处文化阵地及10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形成文化治理矩阵全覆盖。创新“书会课堂+实地教学”模式,开展党员实训52场次,覆盖党员2100余人次,推动党员干部从“文化传承者”变为“治理先锋者”。建立180人的曲艺人才库,培育12支本土演出队,成立胡集书会传承保护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文化志愿者、文艺骨干重要作用,用多种曲艺形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覆盖群众3.2余万人次,大幅提升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治理润心”创新服务模式。胡集镇深耕“曲艺+”治理场景,搭建“宣讲实践”“普法宣传”等平台,组建“惠民之声·曲润同心”等宣讲团,开展宣讲30余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政策、说民生、传家风。创作西河大鼓《移风易俗谱新篇》《治理环境送春风》等20余部新作品,将政策转化为乡土俚语。同时,利用书会人流量大的特点,积极开展普法宣传,累计发放资料4.5万份,解答婚姻家庭、土地流转等问题200余件。在矛盾调解工作中,胡集镇创新“曲艺解纠纷”模式,将孝善诚信等主题融入矛盾化解工作中。胡集法庭在调解一起债务纠纷时,面对双方激烈争执,巧妙运用书会名段《好家风代代传》中“慈爱家风子孙旺,宽厚有度贵谦让”的唱词直击心灵,触动双方反思,最终双方握手言和。此类实践推动胡集法庭高效化解群众纠纷700余件,“唱出来的和解”成为群众信赖的品牌。

“创新赋能”激发善治活力。胡集镇创新多种途径,着力构建“党建聚力、书会搭台”多方共治新格局。镇党委在“胡集书会”传承保护中创新性融入“胡集好人”表彰评选活动,以“典型引领”厚植文明乡风,凝聚治理同心圆。共推选“胡集好人”400余名,其中,河沟陈村90岁高龄的陈美常老人热心公益事业,先后获得“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山东好人”等荣誉。此外,镇党委还将数字空间打造为密切联系群众、引导群众参与治理的“新引擎”,连续3年开展胡集书会优秀曲艺节目网络展播,总观看量超2000万人次。

从曲艺盛会到现代化治理样板,从单一文化传承到多方治理赋能,胡集镇以党建引领打造了传统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样板。

(作者系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党委书记)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