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泉口街道浏河社区:

一个停摆小区的蝶变

廖廷文 杨杰

一年前,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泉口街道浏河社区鑫泰学苑小区的物业费收取率不到40%,物业几近停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投诉量居高不下。一年后,这里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居民们说,这都是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推行“信任酬金制”物业服务模式的结果。

停摆小区艰难重启

鑫泰学苑小区2016年建设,共有居民347户。2017年交房后,因建筑商与开发商债务纠纷,一直未办不动产证,加之小区房屋质量问题频发,停水停电停气以及小区电梯停运等问题不断涌现,导致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业主之间矛盾加深。

特别是2023年11月,小区4部电梯因无资金维护保养无法年检,被相关质检部门强制停运,多名业主代表到社区要求解决此问题。浏河社区党委组织业委会、业主与开发商、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多轮协商,由开发商先垫支6万元购买设施,停运半个月的电梯才得以恢复正常使用。

浏河社区党委以此次停电梯事件为契机,借鉴外地经验,带领小区业主积极探索“信任酬金制”物业服务模式。历经八个月时间筹备,摸清在小区家底、业委会选举、物业服务企业公开投标招聘等方面存在的困难,2024年7月1日,经过业主大会选聘的圣江物业公司正式入驻小区,鑫泰学苑小区物业实现了由“包干制”模式向“信任酬金制”模式的转变。

小区展现最好看的样子

“信任酬金制”物业服务是社区帮助小区开设独立物业收入专有账户,通过开放预算,以收定支,业委会按照约定比例提取酬金支付给物业服务企业,其余全部用于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支出,结余或者不足均由业主享有或承担的物业服务计费方式。

与原来的“包干制”物业模式相比,“信任酬金制”物业模式的优点是阳光、公开、透明、信任、互助。

过去小区停车难问题无人管理,“僵尸车”、外来车长期霸占原本属于业主的车位。“以前这里车辆停靠横七竖八,我们带孩子的几个老人通常都窝在家里,根本不敢下楼散步。”小区里一位正推着孙女的老奶奶说。

针对停车难题,浏河社区组织召开业主和物业大会,组建停车管理互助小组,商讨制定合理的收费管理办法,原本杂乱无章的停车问题得以解决。

“信任酬金制”物业服务模式的引入,还解决了小区物业缴费率不高的难题。在鑫泰学苑小区圣江物业公司,进门处有两组档案柜,上面的“公开透明、全程监督、财产独立、全民收益”的红色大字特别显眼。档案盒里,每一份物业服务开支事项、缘由、数额都记录得很详细,上面都有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大会的公章及相关负责人的签名。

“现在,小区物业费不是直接交给物业服务企业,而是交到业主的公共账户,向物业服务企业支付要经过业主大会通过,用不完的钱还在业主公账上,每一笔钱都花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居民积极缴纳物业费。”小区业委会主任李高峰说。截至2025年5月30日,小区95%的业主缴纳了物业费。

一年多来,圣江物业公司先后垫资30余万元,为小区1300平方米的破损路面进行修整,新安装门禁系统、车辆道闸监控设备、地下车库照明设备和楼顶晾晒装置,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充电棚等,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小区的颜值。

家园变得越来越美好

2025年6月11日上午,小区二楼平台热闹非凡。一场由市人大代表泉口小组组织的“居民议事面对面·代表来了”活动在这里举行。泉口小组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水务集团、区委社会工作部、区住建局、区城管局等部门负责人与物业服务企业、小区业委会负责人、业主代表围坐一堂,围绕“信任酬金制”物业服务模式运行成效及小区治理诸多难题展开对话,现场回应群众关切,推动问题解决。

鑫泰学苑小区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详细介绍了“信任酬金制”运作模式:物业费收支全公开、服务标准量化考核、结余资金返还业主,这一透明化机制赢得业主点赞。但业主代表也直言不讳:“小区商户卸货车辆堵塞消防通道”“小区外墙广告张贴杂乱”“高层水压不足影响生活”“不动产证办理进度慢”……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当场“接单”。

这次对话会是浏河社区鑫泰学苑小区推进居民自治的一个缩影。践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来商量”,小区的事情由业主当家,大家关注的不动产证办理现在也正式启动,目前已有70多户办理不动产证。

去年小区道路修整时,有工程施工资质的小区业主钟云也参加了该项目招投标,以成本价中标,并高标准完成施工。他说,鑫泰学苑小区的今天来之不易,作为一名业主,他希望为小区的发展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推动小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有业主捐献了乒乓球桌。逢年过节或业主家中有喜事,总有人给物业服务人员送来水果、鸡蛋等。小区的和谐繁荣,有物业服务人员的辛勤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以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支持和谢意。

目前,浏河社区已经在辖区的浏河小区、银河大厦复制推广“信任酬金制”物业经验,并取得良好效果。下一步,荆门市东宝区将进一步总结推广“信任酬金制”经验,探索建立物业纠纷调解、业委会规范化建设等长效机制,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贡献社区力量。

(作者单位分别为湖北省荆门市委社会工作部、东宝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