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个赋能” 扎实推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刘兆林

黑龙江省漠河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新时代社会治理新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始终把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强化基层服务保障、优化基层治理模式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力抓手,通过“三个赋能”促进“三个强化”,扎实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队伍建设,强化基层治理能力

漠河市聚焦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难题,多举措、多方面推进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

强化队伍专业建设。发动63名社区工作者、网格员报考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组建考前“共学营”,实施百日备考辅导计划,每日在微信群内分享考试重点知识、提供真题带练服务。链接漠河市社会工作机构资源开展线上考前培训2次,为57名报考人员免费提供价值4000余元的线上学习网课,提升报考人员备考质效。

强化队伍能力提升。持续深化社区工作者轮岗值守机制,实施社区工作者结对帮扶,由经验丰富的社区工作者帮带新入职的社区工作者。开展社区工作人员轮流讲业务活动,推动社区工作者由“专人专岗”向“全能全科”转变。通过举办网格故事大赛、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大赛,不定时开展社区工作实践演练、背户大比拼等,多管齐下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综合能力。

强化队伍激励保障。实施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网格员、社区工作者优先发展入党、优先纳入社区“两委”后备力量。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按规定程序招聘纳入事业编制、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或担任内设机构领导职务。2024年以来,9名优秀专职网格员被优先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其中7人通过补选成为社区“两委”成员,实现专职网格员、社区工作者职业有前景,发展有通道。

志愿服务,强化基层治理保障

漠河市聚焦基层治理服务力量不足、服务供给不优等问题,积极发挥志愿服务补充作用,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服务保障。

促进党员报到融入治理。发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村(社区)文明实践站(所)联系服务群众优势,开展志愿服务宣传57次,收集群众服务诉求141条,建立社区志愿服务需求清单15个。发动社区共建单位、在职党员认领微心愿129个、参与辖区志愿服务230余次,实现志愿服务、党员到社区报到、基层治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加大社区志愿队伍培育。引导社区挖掘辖区志愿服务资源,发动社区居民骨干、离退休党员、新就业群体、在职党员、专业人士等,组建社区居家互助养老、新就业群体“捎带手服务”、公益绘画、书法辅导授课、医疗保健、矛盾调处等志愿服务队伍,培育壮大基层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志愿服务助力基层发展。

推动开展专业志愿服务。整合辖区资源,用好民政、医疗、群团组织、社工机构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结合漠河市基层治理实际和群众需求,2025年年初以来发动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扶贫帮困志愿服务活动37次,助老助残志愿服务活动15次,心理咨询志愿服务活动31次,不断优化社区服务供给。

数字技术,强化基层治理效能

漠河市聚焦当前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短板弱项,用好现有信息平台,积极推动先行先试,以试点建设探索推动基层治理效率提升。

依托现有系统固基。用好“全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基层乡镇(街道)、村(社区)基本情况、村(居)设立及下设委员会建立、村(居民)议事、村(居)务公开、村(社区)队伍建设等情况,加强对村(社区)基层治理规范化的监督指导。

强化掌上数据应用。建立网格服务微信群,发挥微信使用率高、覆盖面广、发布收集信息便捷化的优势,2025年年初以来通过网格服务微信群推送惠民政策、便民信息826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41条,收集解决群众诉求1123件,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率,实现惠民政策实时推送、意见建议实时收集、群众诉求实时处置,推动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推动试点引领先行。坚持“走出去”学习与“引进来”提升并行,结合外出学习考察收获,以主城区西林吉镇为试点,建立社区“线上积分超市兑换管理平台”,将积分兑换、在职党员报到、为民服务、活动开展等内容,全部纳入线上管理模式,初步实现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核查发放积分、累计积分管理、线上兑分换物等功能“一平台全覆盖”,让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服务可观、可感,有效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主动性。

(作者系黑龙江省漠河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