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聚焦“选育管用”四个关键环节,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持续增强服务能力,为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严把关口“选”,优化源头活水
加大社区工作者选聘力度,坚持标准条件,严格选聘程序,持续优化队伍结构。
明确标准,抬高准入门槛。坚持国家标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统筹谋划社区服务内容和岗位需求,科学设定社区工作者招录标准,重点强化对政治素养、服务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及社会工作专业背景(或相关资格证书)的要求,确保“源头”质量。2025年,夏邑县招聘社区工作者60人,平均年龄27岁,均为全日制大学毕业生。
规范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全程接受监督,确保选人用人阳光透明。严格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推行“笔试+面试+综合考察”多维度模式。笔试侧重基础理论、政策法规及社区实务知识;面试突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重点考察解决实际问题和群众工作能力;综合考察则深入了解政治表现、道德品质。
拓宽视野,储备后备力量。注重从优秀党员、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有丰富社区服务经验的志愿者中物色人选,建立后备人才库。例如,近期招聘的小吴,凭借其近两年社区志愿服务积累的群众基础和服务能力,在面试和综合考察环节表现得得心应手,胜任岗位,被直接补充到矛盾调处任务较重的城关镇南郊社区,迅速成为社区治理的骨干力量。
精准施策“育”,提升专业素养
扎实开展社区工作者培训,注重加强群众工作、组织动员、依法办事、矛盾调解、应急处突、协调沟通、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培训,鼓励参加社工资格考试,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和能力水平。
构建系统化培训体系。制定《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构建“县级主体培训、乡镇(街道)常态培训、社区实践锻炼”三级联训机制。今年以来,邀请专业机构社工、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结合具体案例,紧密围绕角色定位、职责发挥、矛盾调解技巧等核心能力模块开展培训11场,累计培训780人次,实现培训全覆盖。
创新多元化培养方式。创新课堂授课模式,大力推行“导师帮带制”等模式。例如,城关镇社区党组织相关负责人与新入职的社区工作者小洪结成帮带对子,在调解一起邻里纠纷遇到困难时,由“导师”现场示范沟通技巧、分析居民诉求关键点,指导小洪合理制定协商化解方案,成功化解该起邻里纠纷。“通过这种手把手的实战指导,让我对现实矛盾纠纷调解方式方法的掌握比课堂上更深刻!”小洪深有感触地说。常态化组织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今年新增持证人员53名,持续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水平。
强化实践锻炼平台。把小区作为主战场,把急难险重、复杂矛盾调处作为主攻方向,培养锻炼社区工作者的攻坚精神。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县住房保障中心,按每名专业社工服务300至500户标准,将新招聘的60名社区工作者精准配置到32个矛盾突出、情况复杂的住宅小区,发挥其联系物业、服务居民的桥梁纽带作用。截至目前,社区工作者累计走访楼栋690栋、单元1267个、住户1.7万余户,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公共空间,积极开展义诊、法律知识普及等志愿服务活动42次,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7次,协调处理网约配送员进门难、停车难等问题,在服务群众一线经风雨、长才干。
健全机制“管”,激发内生动力
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制度机制,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健全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破除“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端,建立以居民满意度为重点,以工作实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考核指标涵盖基础工作、重点任务、创新成效、群众评价等多个维度。2025年,13名担任专职网格员的社区工作者获评全县优秀。
完善日常管理监督制度。制定《夏邑县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暂行办法》《社区工作者岗位职责清单》,建立健全考勤管理、请销假、错时服务等制度,推动开展小区信息采集、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等具体工作。
强化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高度关注社区工作者身心健康和工作压力,建立健全定期谈心谈话、心理关怀疏导机制。县委社会工作部对今年招聘的60名社区工作者召开阶段工作座谈会,主动听取社区工作者在工作适应、技能提升、资源支持等方面的困难和建议,提出具体诉求32条、工作建议11项。对能立即解决的15项问题当场明确责任单位与办理时限;对需协调推进的,建立台账、限期督办;对具有普遍性建议诉求的,形成制度长期固定,增强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和扎根基层的信心。
畅通渠道“用”,促进人尽其才
优化社区工作者岗位设置,健全完善职业发展体系,创建和谐社区等活动,最大限度发挥社区工作者作用。
优化岗位设置与职责分工。根据社区规模、人口结构、服务需求等因素,合理设置综合管理岗、网格服务岗、专业服务岗等岗位序列,明确岗位职责边界,推动人岗相适、人事相宜,避免职责交叉和忙闲不均。根据南郊社区老旧小区集中、服务需求量大且复杂的特点,在原有基础上科学增配了4名社区工作者。
搭建多元发展晋升阶梯。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建立健全与岗位序列、工作年限、能力业绩、专业资格相匹配的等级序列和薪酬体系,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探索设立社区“金牌调解员”等专业荣誉岗位,拓展其职业发展空间和社会认可度。
鼓励实践创新与赋能增能。鼓励社区工作者探索“微治理”项目、开展志愿服务等创新实践。例如,曹集乡富豪社区的社区工作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居民有增设老年活动中心的强烈诉求,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楼栋长会议协商、入户访谈等,社区工作广泛征求了300余户居民代表的意见建议,在积极联系物业服务企业后,选定小区内长期闲置的储藏室,改建成120平方米的棋牌活动区、图书阅览角等场所,有效解决了小区200余名老年居民就近活动、社交互动的迫切需求,日均接待老人、学生40余人次,成为创建和谐小区宣传、学习、活动的重要阵地。
(河南省商丘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