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紧盯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以“三抓三破”工作法为总抓手,通过“为车减负、为马赋能、车马协同”多向发力,切实为基层松绑减压、提质增效,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抓牢“大车减负”切入点
破解“权小责大”问题
资阳市从“减事项、清牌子、治指尖”三方面发力,为基层卸下冗余“包袱”,让基层轻装上阵。
厘清事项边界,划清“责任田”。基层干部常因“权责不对等”陷入“干得多、错得多”的困境。为破解这一问题,资阳市将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工作列入市委年度重点工作,市、县、乡一体有力有序推进,抓好梳理事项、“三上三下”等关键环节,提前完成清单发布,梳理事项365项。
精简基层事务,清理“多余牌”。“墙上牌子满当当,群众办事找不着北”曾是资阳市不少村(社区)的常见场景。资阳市聚焦村级组织“挂牌过多过滥”问题,统筹推进村级事务规范化建设。印发《资阳市村级组织挂牌规范指引》《资阳市村级组织挂牌指导目录》,明确挂牌种类与方式,同时注重把握为基层减负的“时度效”,不搞“一刀切”“一阵风”,避免产生新的“形式主义”。全市累计清理挂牌6000余个,村(社区)外部挂牌严格控制在6块,内部挂牌从平均80余块压减至15块;工作机制精简至9项,基层出具证明事项从136项减至10项,全面取消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要求村(社区)出具的证明事项。
整治指尖形式,斩断“数据线”。“手机里APP几十个,群聊消息‘99+’”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曾让基层干部应接不暇。资阳市针对性开展政务应用程序、微信公众号及工作群组专项清理,关停冗余政务APP1个,整合功能重叠的政务应用程序2个、关停2个,注销长期不更新、无实际功能的微信公众号67个,解散“僵尸群”“重复群”等各类工作群组2178个,切实减少基层干部“指尖上的负担”。
抓实“小马赋能”立足点
破解“人少事多”问题
资阳市通过“高位统筹、力量下沉、保障倾斜”,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让基层有能力、有底气扛起重任。
高位推动聚合力,织密“协调网”。基层治理不是“单打独斗”,需要多方协同、上下联动。资阳市县两级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工作机制,构建“统起来推、专起来抓”的工作格局。精简细化工作任务83项,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深化协同联动,注重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机制相衔接,确保各项工作见行见效。
精准赋权强能力,给足“主动权”。“想干事却没权限”是基层干部的普遍困扰。资阳市坚持“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赋予乡镇(街道)对派驻机构的统筹权、人事任免建议权等7项关键权力。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市本级设立人才专编100名,各县(区)各设活动编制60名。推动片区林业工作站经费、蚕桑站职能及人员编制纳入属地管理,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的管理自主权,让基层“有权办事、有人干事”。
力量保障双下沉,筑牢“支撑点”。“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是赋能基层的重要举措。市县全面清退借调干部478名,选派驻村干部843人助力乡村振兴,引导1千余个机关党组织、2万余名在职党员下沉一线,参与社区治理等事务。建立城市党建四级联席会议制度,每个城市社区配备2名兼职委员,吸纳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壮大基层治理“生力军”。实施城市社区、农村治理优化提升行动,举办“‘资新善治’微治理创投大赛”,整合资金2000余万元支持村(社区)完善综合服务设施。足额保障村(社区)公共服务经费,确保基层“有钱办事”,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抓好“车马协同”落脚点
破解“效能低下”问题
资阳市通过“织密治理网络、提升服务效能、优化服务供给”,推动“车”与“马”高效协同,让基层治理“跑得快、跑得稳”。
深化“多格合一”,织密“治理网”。资阳市以“精细化治理”为目标,深化“多格合一”改革,做优网格四级治理体系。全市共设置网格1852个、“微网格”5019个,按照“专兼结合、群众参与”原则,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012名,将矛盾调解、隐患排查、便民服务等职能融入网格。推动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建设,配齐配强网格党组织书记。
推进“一网通办”,按下“加速键”。“群众办事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资阳市全面推进“一网通办”改革,市县乡村四级全部接入电子政务外网,政务服务事项发布率、认领率均达到100%,“一次办”事项占比100%、承诺提速达91.9%、材料减免达51.69%,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社保、医保、民政等高频事项。
优化服务供给,架起“连心桥”。基层治理的目标是服务群众、惠及群众。资阳市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打造多元化服务阵地。统筹整合部门、商圈等优质资源,打造零工爱心驿站、货车司机暖心之家、“小镇法官”工作室等党群服务站点386个,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等活动3000余场,服务群众人次“10万+”。
如今,行走在资阳的乡村和社区,基层干部“干劲更足了”,群众办事“更便捷了”,治理场景“更清爽了”。
(四川省资阳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