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统筹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141”基层治理体系为工作载体,进一步整合力量资源,加强协调联动,探索县域治理模式,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德清嫂”调解工作室负责人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银耀天平工作室”获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县级社会治理中心作为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湖州赛事分指挥部设置所在地,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保障任务,获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集体嘉奖。
畅通渠道,确保治理数据“网得住”
用好系统“主平台”。依托德清县基层智治综合应用,贯通省重点、省市协同、县级特色应用共计23个。省社区矫正管理、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浙里人大代表履职应用”等协同数据在应用内高效联动运行。今年以来,应用内流转数据近10万余条,办结率100%。
诉求受理“一站式”。县镇两级社会治理中心设立无差别受理综合窗口,负责统一接待群众现场提出的各类信访和矛盾纠纷事项,采取“统一登记受理、当场分类转办、现场接访调处、主动代理催办、跟踪落实督办”流程,就地接待、及时回应,确保来访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
重点隐患“全量控”。创新妇联家事“一类事”应用场景,夯实“平安家庭”基本单元。综合集成基层智治系统与“浙里安薪”双向互通,构建对高频隐患欠薪类事件一体化多跨协同联动机制。针对易引发“民转刑”事件,按照“红黄绿”逐一评定等级,通过基层智治系统派单流转跟踪,分级分类科学预警,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构建防范治理长效机制。自2024年11月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3千余件,研判情感类、邻里纠纷等事件400余件,累计排查重点风险事件227件、办结221件。
配强力量,确保基层队伍“统得了”
发挥网格化团队力量。将县域范围划分网格636个,按照“1+1+3+N”模式重新优化网格治理团队。今年以来,指导督促网格团队巡查走访重点人员1.6万余次,重点场所15.9万次。网格员履职率全员100%,努力以“微网格”“微服务”将基层“末梢”变为治理“前哨”。
组建全天候处置队伍。健全12345、110与119、120等紧急热线和水电气暖等公共事业服务热线的应急联动机制,整合公安派出所、行政执法等基层站所力量,组建民生服务队伍并确保24小时实体化运行。今年以来,全县“双非”警情联动处置事件1.6万余件,现场处置率100%。
丰富多元化解纷渠道。聚焦金融、经济、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的“关键人”“关键事”,组织三级解纷体系、“三官一师一员”及“德清嫂”等多方社会力量开展矛盾纠纷动态排摸化解。充分运用专业心理咨询团队,做好一对一心理访谈、应急干预等常态化疏导,对重点人员进行个案跟踪疏导。今年以来,全县三级矛调体系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万余件,全县矛盾纠纷千人成案数为28.95件,较去年同期下降17.78%。调解成功率逐年提升,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强化机制,确保风险隐患“管得好”
每周研判。镇级中心每周常态化召开治理工作联席会议,针对多跨疑难复杂事件,县级中心及时开展会商、研判、预警,统筹协调属地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处置,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每日受理。构建“县、镇街、村社”上下联动处置化解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双渠道闭环处置机制,确保基层智治平台流转事件24小时内受理、14天办结。县级治理中心牵头对县级部门业务协同、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等工作进行指导和业务培训,在工作推进中检验成效、完善机制。
每分必争。推动12345、110、应急联动、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联动运行,对相关事件按照现场处置、事后协调、预约服务等分类调度。处置要求达到“13830”标准(即1分钟内快速响应、3分钟内派单联系、8分钟内出勤、30分钟内到达现场并首次反馈)。主城区武康街道政务热线、信访诉求、非警务事项等总量占全县30%以上,机制运行以来,有效警情同比下降33.5%,政务服务热线日结率同比提升17.8%。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委社会工作部、社会治理中心供稿)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