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优势作用,引导推动本行业本领域资源力量开展志愿服务。各地以“千行百业志愿行”活动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资源整合力、专业引领力和行业凝聚力,立足行业协会商会优势,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民生需求深度融合。
郴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联合郴州市天柱公益促进会、市骨科医院发起“爱心助行 挺直脊梁”项目,创新“志愿+医疗+专业社工”融合模式,为特困人员、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等提供骨科疾病专项救助与免费体检服务,最高给予每人5000元医疗费减免;邵阳市红十字水上救援志愿者协会开创“地摊式”急救课堂,在城市地标等人流密集区域利用发光指示牌、互动游戏道具等开展救护宣传……这是湖南省开展“千行百业志愿行”的生动实践。自2025年4月活动启动以来,全省800余个组织、单位积极响应,三个月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100余场,累计服务时长超31.2万小时,惠及群众超136.5万人次。
群众需求在哪里,行业协会商会开展的志愿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各地通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策划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努力打造“一行业一特色”的志愿服务格局。
浙江省金华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村(社区)收集群众需求,形成从医疗义诊到设施维护,从法律培训到技术支援的动态需求清单。同时,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组织凝聚资源、发挥专业优势,聚焦基层群众急难愁盼开展服务。“过去行业志愿服务常因需求对接不畅而事倍功半,现在根据动态需求清单,匹配志愿服务内容,老百姓获得感更强。”金华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持续拓展服务领域,引导更多行业协会商会组建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定制化服务,并完善评估反馈机制,根据群众满意度优化服务内容。
吉林省吉林市委社会工作部引导行业协会商会立足自身优势,完善“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对接机制,以项目化运转方式推动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进社区、强服务、促治理。其中,吉林市小微企业商会的实践颇具代表性。商会针对部分小区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充分发挥商会党支部引领作用,采取商会党员会员带头等方式主动认领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先后实施了凉亭、居民楼外墙及公共区域粉刷等项目。在吉林市小微企业商会的带动下,50余家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以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优化服务,累计开展社区家门口就业、家政管家、金色年华大舞台、专家义诊等30余类项目,服务3万余人次。
在推进“千行百业志愿行”活动过程中,各地不仅注重“量”的覆盖,更追求“质”的提升。
江苏省淮安市委社会工作部依托行业技术、人才、平台等优势,将志愿服务升级为技能帮扶、知识共享、资源赋能等新模式。淮安市草莓协会成立“淮味千年‘莓’好淮安”草莓科技志愿者服务团,整合和发挥行业管理部门、行业组织的政策、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建设一区(县)一个草莓标准示范园,组织开展种植培育工作。淮安市企业信用管理协会采取集中培训、举办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常态化普及信用管理知识,通过上门培训,将信用知识宣传转化为企业“信用体检”。“我们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建立服务基地、培育志愿服务品牌,推动短期活动向长效服务延伸,让志愿服务更接地气、更具底气。”淮安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市律师协会则将服务聚焦新就业群体,创新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成立市律师协会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与行业志愿服务队,联合6家行业协会志愿服务队,形成全市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矩阵体系。截至目前,注册志愿者100余人,联合相关企业推出“暖新优惠包”,累计发放餐饮等优惠券千余张,惠及新就业群体2000余人次。同时,为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定向配备“法律顾问”,累计提供“一对一”服务200余人次。
此外,各地还注重打破行业壁垒,建立多方参与的协作机制。河北省邢台市建立党建引领“部门联动+专业社工+社会参与”志愿服务协调机制,纵向整合各级党委和政府、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村(社区)资源,横向联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贯通”的志愿服务资源配置网络,广泛动员各领域力量参与。号召各行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建涵盖金融、医疗、教育、环保、科技等多个行业领域的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志愿服务体系。
如今,越来越多的行业协会商会立足专业优势投身志愿服务,用赤诚初心凝聚向善力量,为凝聚服务群众、社会和谐稳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本报记者 鲁鹏彪)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