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抓党建促会建 强治理助振兴

王雪岩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坚持把行业协会商会作为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坚持党建引领,优化行业协会商会内部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机制、引导其融入治理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凝聚“新动能”。

加强党的建设,引领行业协会商会健康发展

七台河市委社会工作部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的关键引擎,健全完善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体系。通过制定《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人选审核办法》,明确6项正面清单和8项负面清单,严把负责人政治关、素质关。对12名拟任负责人开展政治审核和任前谈话,确保行业协会商会发展方向不偏航。同步推行“三个同步”机制(登记注册同步建立党组织、年报年检同步检查党建、评先评估同步考核党建),实现党建与业务全链条融合。

创新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建设带动行业企业党建工作机制,通过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与企业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带动企业开展党的工作等方式,推动党的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有形有效,提升党建工作效能。七台河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党支部通过“红色课堂”“创业沙龙”等活动,覆盖会员企业120余家。开展行业协会商会党建规范化建设行动,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规范组建、组织生活规范提升、党建活动规范开展,以高质量党建赋能行业协会商会转型升级,激活发展新动能。

建立“1+8+N”联席会议机制,即由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8家行业管理部门协同,多家属地街道兜底管理。建立《行业协会商会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清单》《重大事项报备制度》等,推广使用《行业协会商会自身建设指南》。开展“培育一批、提升一批、清理一批”专项行动,依法清理“僵尸协会”7家,培育示范单位3家,推动形成动态优化、梯次发展的新格局。

搭建惠企平台,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上午提交申请,下午矛盾纠纷就解决了!”餐饮店主李先生指着商事纠纷调解平台的短信记录点赞。为营造公平稳定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市委社会工作部协调市法院、市工商联、市律师协会,共同构建“商事纠纷调解平台”。该平台整合司法、行业组织、专业法律力量等资源,高效化解涉及物业合同、劳资争议、小额合同履行等纠纷400余件,有效降低企业诉讼成本,保障经营秩序良好规范。深入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对餐饮、物流、零售等领域的16家重点行业协会商会开展收费专项检查,有效维护规范、协同、长效的行业治理秩序。

紧扣区域高质量发展需求,积极统筹资源、创新机制,9月24日–25日,举办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助力七台河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恳谈会,联动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工信局等多部门协同发力,构建起“党建引领、政府搭台、协会助力、企业唱戏、地方受益”的高效合作新平台。此次恳谈会聚焦七台河市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通过“走出去”考察调研,“请进来”对接洽谈,吸引全国176家行业协会商会及企业负责人参会,共达成合作意向34个,意向投资额73.95亿元。

为健全行业规范,促进行业自律,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业务主管单位指导食品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管理办法》,建立“全链条可追溯+信用档案”双轨机制,通过设立“红黑榜”公示制度,对原料采购、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环节实施动态监测,累计整改隐患问题128项,销毁不合格原料23吨;煤炭工业协会发布《安全生产自律公约》,明确“安全投入刚性化”“风险防控标准化”等10项责任清单。为保障公约效力,协会建立“党员责任区示范”机制,由26家骨干企业牵头开展交叉检查,2024年整改违规作业行为47起。

践行社会责任,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大局

把行业协会商会作为多方治理的重要力量和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以志愿服务为抓手,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市互联网行业协会发起“党员主播助农行动”,为万宝河镇鼓道乐器公司滞销产品直播带货,3年帮扶16家企业打开销路;市建材行业协会联合会员企业捐赠“爱心粮包”,覆盖200余户农村困难家庭;市快递行业协会创新“蜂晴临时党支部”,组织快递员兼任“流动网格员”,通过“五顺”服务(顺便拍、顺便帮、顺便报、顺便说、顺便教)解决独居老人取药、代购等需求百余次,构建“行走的民生服务站”。

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市商业合作促进会创新成立“商居联盟”,整合商户、物业、居民三方力量。通过签订《商户自治公约》,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组织商户参与治安巡逻、垃圾分类督导等事务。在桃山区试点中,通过商户认领“微治理”项目42个,推动商业资源与社区需求精准对接,相关区域纠纷减少43%。

在市委社会工作部统筹下,行业协会商会发挥专业优势,深度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与法治建设。市律师协会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机制,党员律师带头驻点村屯,建立涉法信访陪同接访制度,2024年化解征地补偿、劳务纠纷等群体性矛盾40余起。同步联合司法局开展“法律援助进乡村”专项行动,为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提供公益诉讼支持,累计办理维权案件120件,挽回经济损失超100万元,实现困难群体“应援尽援”。

聚力强村富民,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七台河市委社会工作部积极探索“行业党建+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模式,发挥行业优势作用精准对接,因地制宜助推发展乡村产业项目。

盘活乡村资源,指导市女性创业者协会打造“正阳风光·共享田园”示范项目。通过整合零散宅基地资源,构建“巾帼小菜园”认领体系,配套七彩山鸡养殖、蝴蝶展馆等特色业态,吸引市民参与农耕体验。项目联动文旅部门引入研学团队30批次、“网红”直播带货50场,年接待游客达1.2万人次。同步建立“协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组织180名妇女参与标准化种植,人均年增收6000元。昔日荒废的宅基地变成了产业融合的示范田与城乡联动的共享平台。

市旅游行业协会深度挖掘整合乡村特色资源,精心开发10条集自然风光、农事体验、特色民宿、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路线,沿线农户通过提供餐饮、住宿、土特产销售等多种方式,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旅游产业的富民效应日益凸显。

为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人社局、团委启动“新农人星火计划”,指导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打造“产学融合+实战孵化”培训体系。聚焦短视频创作、AI技术应用等前沿技能,累计培训返乡青年、合作社骨干120名。结业学员签约本地企业后,带动红薯粉条等产品线上销量提升30%,助农销售额突破百万元。同步建立“协会―企业―农户”技术传导链,推动紫陶工艺品等产业项目通过直播拓宽销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能。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