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桃山区桃西街道辖区内老年人占比高,独居现象普遍。为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以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为基础、深度融合各方力量的养老服务模式在这里生根发芽,为老年人编织起一张安全守护网。
以党建为引领
构建多方参与的队伍体系
桃西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搭建多方协作框架,组建专业化与大众化相结合的服务队伍,真正实现资源统筹与精准对接。经验丰富的专业社工、热心的社区居民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邻里间的温情与关怀。
在专业力量建设方面,街道组建由23名持证社工组成的专业社工团队,针对性开展需求评估、个案管理、服务活动设计等专业服务,并主动对接医疗机构,定期组织慢病护理、应急救助等专题培训。同时,专业社工团队与爱心福利商会、爱心公益商会等社会组织联合,常态化开展“五义五心”服务。义诊、义剪、义修、义演、义捐,这些看似简单的服务,却与老人生活密切相关,给老人们带去贴心、慧心、聚心、温心、暖心的服务体验。截至目前,街道已累计开展活动50余场,惠及老年人3000余人次。2024年冬天,桃西街道长青社区的高大爷一家陷入困境: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频繁发病,年迈的他无力照顾也无法送医。街道“五义五心”工作室了解情况后迅速启动援助机制,社会爱心企业与公益组织第一时间响应,不到四天就募集到4700元救助金。社区工作人员协调联系七台河市精神卫生中心,志愿者全程陪同高大爷将儿子送医治疗。“没有大家帮忙,我真不知道怎么办。”高大爷哽咽着说。如今,高大爷儿子的病情已稳定,街道还将其列为长期关怀对象,定期上门探视。
在资源整合调配方面,街道党工委细化“网格责任区”,将每位高龄独居老人对应一名专属网格员,实行日常动态探访,实时掌握老人身体状况、生活需求与安全情况,形成“网格发现、街道协调、多方响应”的三步工作法。街道广泛发动社区居民,根据服务需求分类组建生活照料队、健康守护队、心灵慰藉队和应急支援队等四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如今志愿服务小分队已壮大到95人。各志愿服务小分队细化服务内容:生活照料队负责为老人买菜做饭、整理家务;健康守护队专注老人身体监测、健康咨询;心灵慰藉队通过陪聊、读报缓解老人孤独感;应急支援队则随时待命应对突发状况。四支队伍累计提供志愿服务时长超1200小时,成为高龄独居老人日常陪伴的重要力量。
以需求为导向
构建精准适配的服务项目
每周二上午,志愿者小刘都会准时敲开金厦社区张奶奶的家门,熟练地帮张奶奶打扫家中卫生,检查水电燃气使用情况,亲切地拉着老人的手问长问短:“您这两天身体怎么样,需要什么,我帮您准备。”一句句贴心的问候、一项项细心的服务,是桃西街道“温暖敲门”行动的日常一幕。
“高龄独居老人关爱服务项目小组”整合社区、卫生院、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等多方力量,围绕高龄独居老人“生活照料、安全保障、健康管理、精神慰藉”四大需求,以“靶向服务”为原则,以日常服务为重点,扎实开展特色服务项目,定期组织党员、专业社工、志愿者等上门探访老人。在“温暖敲门”行动中,重点了解老人心理状态与生活需求,认真做好代购物品、代缴费用、整理家务等帮办代办服务,将精准服务送到老人身边。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走访1800余次。在“安全守护圈”行动中,社区协调专业人员上门排查用电、用气、用火安全情况,为辖区65户高龄独居老人安装烟雾报警器,完成加装扶手、防滑垫等居家安全改造42处,从硬件设施上降低了老人居家风险,为老人筑起一道道“安全屏障”。
在专业社工指导下,志愿服务力量各司其职,发挥贴近群众、反应迅速的优势,为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全面覆盖老人需求。一方面,志愿者通过定期上门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等方式,了解老人身体健康情况,向老人普及健康知识,截至目前,累计服务560余人次、时长超800小时。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凭借专业优势,弥补社区服务“技能短板”,积极联合医疗机构开展健康讲座12场、慢病管理指导8次,帮助老人科学管理身体,缓解老人焦虑、抑郁等亚健康状态。同时,依托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志愿服务队组织书法、合唱、太极拳等兴趣小组活动26场,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有效促进老人之间的交流互动,让老有所乐更加具象化。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不仅解决了高龄独居老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更在精神上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慰藉和支持,展现了社区治理的温度。
以联动为关键
打造资源共享的治理生态
2024年夏天,家住金厦社区的关大爷望着院外过密的大树枝叶直犯愁。茂密的枝叶不仅遮挡阳光,遇风雨时还存在安全隐患,而年事已高的他无力处理此事。社区居委会获悉情况后第一时间介入,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上门勘察,联系社会组织、园林部门和住建部门专业人员完成树枝修剪,彻底解决了老人的烦心事。
桃西街道不满足于“单点突破”,而是通过完善联动机制,构建资源共享的治理生态圈,形成覆盖更广泛、服务更精准的养老支持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桃西街道积极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这五大要素,共同参与高龄独居老人的关爱行动。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街道调整各党群服务中心布局,根据老年人需求增设心理咨询室、棋牌室、“老党员之家”等功能室6处,对使用率较低的功能室重新整合优化,做到一室多用。
街道以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打破部门、领域、主体间的资源壁垒,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养老服务治理生态圈,为“幸福生活圈”筑牢资源根基。街道主动牵头,联动辖区内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助餐助浴、生活用品配送等服务。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组建“党员+居民+共建单位职工”的养老志愿服务队,通过“党员带头领岗、居民自愿认岗、共建单位错峰支援”的模式,精准匹配老年群体需求与志愿服务力量。今年针对独居老人“精神陪伴”需求,组织60名党员志愿者开展32次“每周一次上门探访、每月一次节日关怀”活动;针对行动不便老人“出行办事”需求,发动共建单位志愿者提供60次代买代办、陪同就医等服务,让志愿服务资源与养老服务需求高效对接。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桃山区桃西街道办事处)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