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

从“议”到“行” 以“服”促“治”

唐文元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依托市级“民生议事·在一起”品牌建设工作,构建起乡镇、“两代表一委员”、法律工作者、村(居)民代表等多方主体广泛参与的议事协商格局。通过践行“遇事大家议、决策大家定、有事共同干”的原则,让群众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和监督者。

多方主体共参与,让每个声音都被听见

勃利县的民生议事协商机制里,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多方主体的加入让议事协商会真正成为“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平台。居民李阿姨每次都积极参加议事协商会。上个月,她反映“小区楼道灯坏了好几盏,晚上出行不安全”,第二天社区就联合物业服务企业维修人员上门,三天内全楼的楼道灯都亮了起来。“以前有想法不知道跟谁说,现在居委会就能议事,干部就在身边听,这感觉踏实!”李阿姨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勃利县“畅通渠道集民意”的初衷是让群众参与议事协商像“串门聊天”一样自然,让每个小诉求都能被听见。

群众是议事协商会的主角,无论是社区居民、村民,还是村里的种植大户、养殖能手,只要有想法、有需求,都是议事协商会的重要参与者。党员干部是引导者与倾听者,村干部、社区网格员、乡镇干部全程参与议事协商会,既不“越位”主导,也不“缺位”旁观,随身带着的“议事记录本”密密麻麻地记着群众的诉求、建议,甚至是随口提的“小抱怨”。大四站镇地河子村的排水桥改造议题中,村干部认真记录村民的建议,最终推动项目落地;在杏树乡,群众反映“机器坏了耽误农时”,县农业农村局便组织技术员下乡,及时对全县1.8万余台农机具完成了检修。

更贴心的是,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留守儿童家庭等特殊群体,勃利县创新开展“上门协商”服务。每次上门,网格员都会耐心倾听老人的需求,大到医保报销,小到水管漏水,都会一一记录、跟踪解决;村干部踩着泥泞小路来到种植大户家,坐在田埂上商议“灌溉水管咋铺设”“农机补贴咋申请”。这种“把会议室搬到群众家门口”的做法,让“民生议事”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灵活机制接地气,让参与过程更有温度

立足村(社区)实际,勃利县精心搭建起一张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议事协商网络。探索建立邻里议事、民生月谈、有事好商量、网格议事、楼栋议事、小区议事、共驻单位议事、党员议事、青年议事等群众方便参与、愿意参与的议事协商平台,更好地鼓励群众积极融入村(社区)公共事务,培养群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精神。

为了让更多群众愿意参与议事协商,勃利县还探索“青年议事会”“行业协会商会议事会”等特色平台。针对年轻人工作忙、没时间参加线下议事协商会的实际情况,社区组建“青年议事微信群”,大家可以在群里随时提出建议,网格员及时收集和反馈相关情况。“行业协会商会议事会”则整合了全县多领域企业资源。在去年的“议事会”上,勃利县商业合作促进会了解到吉兴乡长太村闫大爷没有住房,居无定所,既而出资3.5万元为其建造了宽敞明亮的钢结构保温房,让闫大爷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议事协商会上提出的问题,被逐一记录在“民生难题清单”中,明确责任主体和解决时限,形成“收集―讨论―施策―反馈”的闭环,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为了确保议事协商不流于形式,勃利县建立“跟踪督办”机制。乡镇每月对“民生难题清单”进行梳理,对未按时解决的问题进行督办;村(社区)则会在下次议事协商会报告问题解决情况,接受群众监督。群众反映的养老保险生存认证问题被列入清单后,全县迅速试点智能认证工作,通过“巡回集中认证+党员干部入户服务”解决难题,工作试点期间累计为1200余名特殊困难群体完成上门认证,惠及4.4万余名待遇领取人员;勃利镇居民反映的“雨季积水”问题被纳入清单后,防洪排涝项目很快启动,新设28.21千米的管线让积水成为“老皇历”。这种“清单式管理”模式确保每个问题都能落地有声、解决到位。

聚焦民生解民忧,让治理温暖民心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从“老有所养”到“富有所路”,勃利县的民生议事会始终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治理的温度直抵民心。

民生保障解民忧。社保、养老、医疗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始终是议事协商会的高频议题。勃利镇部分楼房因为修建年代久远,存在墙皮脱落、管道老化等情况,居民们在议事协商会多次提出改造需求,县住建局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后,制定了专门的改造方案,对5个小区、6栋住宅楼进行改造,总建筑面积达4.65万平方米,惠及514户居民;针对养老服务需求组建“邻里互助小组”,由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社区则提供场地和物资支持,顺天社区互助小组不定期为居民组织义务理发、健康讲座等活动;永恒乡村民提出农闲时节缺乏休闲娱乐场所“没地方看书”,四家图书分馆很快在县域内落地,书架每月更新,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这些看似细小的议题,解决的是群众的“心头事”,让治理更有温度。

生产发展助民富。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困难,是农村议事协商会的重点。大四站镇地河子村的排水设施因年久失修影响收成,村民在议事协商会上提出改造建议后,镇政府争取资金,完善升级排水设施,增强排水能力,保障了农田安全;双河镇农户在“技术议事会”上请教“玉米倒伏咋办”,60余次田间管理指导随即展开,新技术的推广让农户减少损失。议事协商会成为连接农户与政策、技术的桥梁,助力农业发展。

环境改善顺民意。人居环境整治是群众关注度高的议题。小五站镇农户在议事协商会上反映“垃圾乱堆影响收成”,全县随即开展整治,清运2684立方米生活垃圾,道路两侧栽种花草,“脏乱差”变身“小花园”;勃利镇居民反映“雨季积水”,防洪排涝项目让城区告别内涝。这些议题的解决,让群众的生活环境得以改善。

矛盾化解安民心。邻里纠纷、耕地争议等问题,通过议事协商会得到妥善处理。吉兴朝鲜满族乡三民村养牛户王叔与邻居因养牛粪污产生矛盾,邻居抱怨“粪污臭味大,影响生活”,王叔则认为“养牛是我的经济来源,总不能不让我养”。在议事协商会上,双方在调解员引导下达成共识:粪污存放到指定区域,由村集体统一清运还田,既保住了养牛户的生计,也解决了邻居的困扰,让粪污变废为宝。自议事协商机制建立以来,全县化解各类矛盾169件,实现“小事不出村屯,大事不出乡镇”,让基层更和谐稳定。

(作者系中共七台河市勃利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