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委社会工作部锚定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创新构建“三全”工作链条、“三联”工作机制、“三融”工作格局,推动志愿服务从零散化向体系化升级、从活动式向长效化转变,在项目化运作、标准化建设、品牌化塑造上持续发力,打造出覆盖广、专业强、活力足的“乐善东平”志愿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全县实名注册志愿者达15.8万余人,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010支,累计服务时长超540万小时,让志愿服务成为助力基层治理、服务民生需求、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三全”聚力,激活志愿服务“源动力”
从阵地、人才、品牌三方面发力,为志愿服务筑牢根基、注入活力。
阵地全覆盖。整合体制力量和社会力量,多渠道建设覆盖广泛、功能完备的志愿服务站点体系,通过灵活新建、改造等方式盘活资源,在全县10个社区和716个建制村设立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活动基地,在商圈、景区景点、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布设特色志愿服务驿站,构建起便捷高效的“10分钟志愿服务圈”,方便群众找到志愿服务阵地。
人才全动员。优化人才队伍管理,针对志愿者组织存在志愿服务力量分散、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深入开展资源整合,通过明确负责人、统一管理方式,聚焦专业领域需求,组建62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吸纳理论宣讲、设施农业、水产旅游等领域的815名专业人才加入。“专业人才+志愿服务队伍”的模式,推动志愿服务队伍实现了从“分散”到“组团”、从“草根”到“精英”的蜕变。“水产专家志愿服务队手把手教我们调水质、控密度,让鲈鱼养殖每平方米纯收入达700多元,46个养殖桶一年两茬就赚了230万元,增收近三成。”旧县乡志远渔业负责人称赞道。
品牌全方位。深入发掘各镇街、各部门、各领域的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培育出“幸福食堂”“一键呼救”“邻里守望”等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可持续的本土品牌。其中,“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覆盖全县716个村(社区),7000名志愿者常态化参与“平安东平”建设,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300余件,让品牌效应持续释放。
“三联”增效,探索志愿服务“新途径”
以多元联动为突破口,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提升服务精准度与实效性。
“社区党建+志愿服务”联动。将社区作为志愿服务主场景,推行在职党员“双报到”,引领社会各行各业、各界力量踊跃参与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双微双愿”行动,通过党组织引领志愿者认领群众“微心愿”、承接民生“微项目”,让党旗始终飘扬在志愿服务第一线,推动党建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
“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联动。构建“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会工作者”的互助新模式,组建31支专业队伍,打造出“银龄”伴护、“护苗心屋”等志愿服务品牌,构建起“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会工作者”的互助服务新模式,并逐步向乡镇延伸,力促“一社区一品牌”,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专业社工与志愿者形成服务合力。
“专业社工+学校社会工作”联动。紧紧围绕学校社会工作这一重要领域,由县委社会工作部牵头,链接多部门及社会组织资源,开展学校社会工作试点,推动形成社会工作服务有机融入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推动“齐鲁和谐使者”“泰山和谐使者”等专业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学校社会工作室(站),创新家校社联动新格局。“泰山和谐使者”团队通过公益课堂缓解学生与家长情绪,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还通过领办未成年人保护等专业社工项目,开展心理辅导、防欺凌教育等志愿服务1.5万人次,相关案例获评山东省级示范案例,让专业志愿服务在校园落地生根。
“三融”驱动,构建志愿服务“大格局”
将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发展大局,推动志愿服务从单向输出向多方共赢拓展。
融入中心工作。围绕县委、县政府“双30”战略(即30万亩设施农业和30万亩生态渔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在春节、国庆节等节日及蔬菜交易市场开园、全国“行走大运河”健步走、省古典式摔跤锦标赛、“乡村好时节 乐跑东平湖”半程马拉松等活动中,开展志愿服务500余场次,惠及游客70余万人次,形成志愿服务与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东平街道志愿者小宇表示:“这些活动既服务了大局,也让我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历练。”
融入基层治理。把助力现代社区建设作为志愿服务主战场,推动各类志愿服务资源力量下沉社区一线,组建716支“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动员7000名志愿者参与“平安东平”建设;培育“美团骑士团”“快递轻骑兵”等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嵌入现代社区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巡逻、助老送餐等“长流水、不断线”的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10万小时。同时,助力“智慧社区”建设,推动“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闭环运行,提升治理效能;建立“收集―处理―回访”三项工作机制,“专业社工+志愿者”第一时间回应、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融入实践育人。组织行业精英成立“东平县志愿服务宣讲团”,立足群众需求提供“点单式”“分众化”宣讲服务,深入基层开展互动宣讲300余场,惠及群众5万人次,让志愿服务成为传播知识、凝聚共识的重要载体。
“我们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品牌塑造,让志愿服务成为社会治理的‘柔性抓手’、群众参与的‘活力平台’。”东平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东平县将持续深化“三全”“三联”“三融”模式,推动志愿服务从“政府主导”向“全民自觉”迈进,让“乐善东平”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