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石榴艳” “社志”护苗长

段春姗

保山市龙陵县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地处高黎贡山南麓的怒江、龙川江之间,边境线19.71公里,居住着汉族、傈僳族、彝族、傣族、阿昌族等23个民族。在云南省“三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指引下,龙陵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幸福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结合多民族县域背景,以青春期困境儿童服务为主题,在龙新乡黄草坝村实施“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儿童青春期困境应对的社会工作服务探索”项目,通过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为在村12至15岁青春期儿童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在成长守护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

制度引领,为成长守护提供坚实保障力。县委社会工作部以党建为引领,建立“三区计划”联络员制度、常态化督查指导工作制度、安全风险预判制度以及通报机制,构建起权责明晰、协同高效、闭环管理的工作体系。创新形成“以青春期困境儿童为重点,以个人成长发展为中心,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平台”的服务模式。通过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整合多方资源,结合入户探访情况,点对点对接需求,分类实施服务,目前已成功开展个案服务8次,有效消除在村儿童应对青春期的关系困境和目标感缺失困境,夯实家庭监护基础,激活社区支持网络,切实满足儿童多元化、个性化的成长需求。

人才支撑,为成长守护注入强劲驱动力。为提升幸福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专业服务能力,由保山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龙陵县委社会工作部抓细落实,统筹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一方面“请进来”,由专业社工组建指导小组,邀请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教师担任督导,系统推行“理论培训+现场示范+跟岗指导”培养模式,已开展专家督导12次;另一方面“走出去”,选派志愿者赴北京市等地参加专题培训、服务经验交流互鉴。此外,围绕儿童教育、社会工作等内容的理论性教材与实务工具,通过分享与研讨,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坚持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养为目标,选派4名专业社工,挖掘培育3名服务对象,吸纳“三区计划”中部分儿童组成“小蜜蜂志愿服务队”,全面提升幸福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活动“塑形”,为成长守护增强队伍向心力。依托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县委社会工作部协同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针对青春期儿童特点,从个人增能、家庭增能、社区增能三个维度介入,累计服务青春期儿童500余人次、青春期困境儿童家庭成员100余人次。例如,“阳光同行,茁壮成长”青少年正向成长营引导青少年识别并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培育积极健康的成长心态;以家庭教育主题沙龙为载体,通过行动增进亲子交流,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增强青春期困境儿童的家庭情感支持;依托“蜗牛流动书屋”开展18场次周末陪伴活动,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年龄层次和阅读基础,筛选分级读物,提升乡村儿童的阅读兴趣;生涯规划小组和职业体验活动让青少年直观认识多元职业,助力他们探寻生活目标,勾勒未来蓝图。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在石榴花的见证下,龙陵县将继续用专业与热情,守护每一位少年的成长之路,让青春之花在祖国西南边陲向阳而生、绽放绚丽的光彩。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