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黄河水,奔流不息,滋养着陇原大地。
在黄河之滨,有这样一抹耀眼的“志愿红”。他们胸怀“黄河兴·陇电行”的服务理念,将“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承诺刻在心间,用光和热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们是国网甘肃电力“黄河之滨”志愿者服务队。
党建引领,筑牢精神高地
从“红色根脉”到“绿色发展”
旗帜指引方向,信仰凝聚力量。
“黄河之滨”志愿者服务队自成立之初,就将党建引领的“根”与服务的“脉”紧密相连,在国网甘肃电力“光明陇原”党建品牌的持续深化下,构建起一个独特的精神家园。他们深知,服务群众不仅是电力的输出,更是精神的传递。
志愿服务队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合。他们依托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刘家峡水电厂,将课堂搬到了宏伟的大坝前、轰鸣的厂房里,通过常态化开展“文化宣讲”“科普日”“开学第一课”等活动,为一批批前来参观的学生、群众揭开了“电从何处来”的神秘面纱。同时,志愿服务队将红色资源、绿色资源以及文化资源串珠成链,让每一次科普活动都成为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激发着每一位参与者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践行使命,织密服务网络
从“用上电”到“用好电”
电力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保障,更是维护“一老一小”、残障人士等特殊困难群体生活尊严与安全感的生命线。如何让这条生命线更稳固、更温暖?“黄河之滨”志愿者服务队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志愿服务队聚焦社会服务的“神经末梢”,创新构建了供电服务网格、志愿服务网格与社区管理网格“三网融合”的全新志愿服务模式。通过与城市社区、农村的深度联动,他们将服务端口前移,实现了从“群众找上门”到“服务送上门”的根本转变。
在兰州市,通过柏树巷、西固城等5个低电压治理示范工程项目的成功打造,老旧小区居民彻底告别了在用电高峰期电力不足的烦恼。而“爱心服务 电亮金城”等志愿服务品牌活动,更是将这份光明与温暖送进千家万户。志愿者们的身影,出现在企业的生产线上,出现在学校的课堂中,更出现在无数特殊困难群体的家里。据不完全统计,志愿服务队已累计上门服务特殊困难群体5万人次,直接和间接受益群众达42万人。
针对山区留守儿童的困境,志愿服务队在全省各市、州同步启动“童伴计划”。五年来,足迹遍布40余个山区学校,为1600余名山区学生和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物资,配齐电教设备。他们还发起“8度电”志愿者爱心捐赠活动,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累计为山区学校捐赠电费28万元。“圆梦折翼天使·电亮萤火微光”行动更是用爱与温暖,点亮了孤残儿童的1800个“微心愿”,每一个心愿的达成,都是一次心灵的照亮。
为了让这份守护更加坚实,志愿服务队还将全省136个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点、252家康复机构、特教学校等纳入电力服务重要及民生客户清单。特别是为甘肃省康复中心提供的“电保姆”式服务,不仅开通了绿色快速报装接电通道,更主动对接,为其量身定制双回路供电方案,对高压氧舱等重点科室进行全周期电力护航,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和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
心存大爱,投身“阳光助残”
从“电管家”到“贴心人”
从保障用电的“电管家”,到关怀备至的“生活贴心人”,“黄河之滨”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们不断拓展着自身能力的边界,将专业的电力技能与深厚的人文关怀融为一体,积极投身“阳光助残”爱心事业。
他们不仅是参与者,更是推动者。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甘肃省“助残暖冬”启动仪式,并鼎力支持甘肃省助残志愿者协会的成立。他们与全省城市社区、农村的残疾人协会及专职人员建立紧密联系,形成了一张覆盖广泛的爱心地图。
“有呼必应,有难必帮”在这里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当接到求助时,那一身“志愿红”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志愿服务队不仅上门检修线路,还解决了残障人士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难题。为了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方便、更安全,志愿者们发挥专业优势,设计研发了一系列暖心工具:方便轮椅出入的电动滑门、印有常用电器名称的盲文卡片、简单易懂的用电手语、防止误触的爱心安全插板、帮助视障儿童感知世界的3D画板……这些看似普通的发明,却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残障人士的生活品质,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尊重与关爱。
安全,是志愿者们心中最重的牵挂。近年来,电动轮椅的普及为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了便利,随之也带来了充电安全隐患。为此,志愿服务队定期深入社区开展用电安全宣讲,并在兰州地区筛选了100户残疾人家庭,开展入户安全隐患专项排查,仔细查看电动轮椅停放位置是否远离火源、是否存在“飞线充电”、是否存在电池违规改装等问题,全力防范化解风险。
正是这份日复一日的真情付出、这份将心比心的细腻关怀,才汇聚成沉甸甸的荣誉。2025年5月,国网甘肃电力“黄河之滨”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
从黄河岸边的爱国主义宣讲,到社区深处的线路检修;从山区校园的朗朗书声,到“残疾人之家”的暖心发明……国网甘肃电力“黄河之滨”志愿者服务队始终用那抹流动的“志愿红”,照亮万家灯火,更点亮无数人的心灯。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