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国:一心擦亮“海上明珠”的领路人

傅文 田雨

刘卫国是山东省乳山市牡蛎协会秘书长、牡蛎行业党委委员,长期从事海洋贝藻类高效良种选育、养殖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推广,获评“齐鲁乡村之星”“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农民高级农艺师”等荣誉,获批国家级专利5项,1项成果获评国家级优秀科技奖。

深耕“科技田”,实现牡蛎“规范养殖”

“在标准化体系规范之前,牡蛎苗种非常杂乱,死亡率很高,完全是‘靠天吃饭’。那时的乳山牡蛎虽然名声在外,品质和产量却很难保证。”当地的牡蛎养殖户回忆道。2016年,乳山市牡蛎协会引进了“三倍体”新品种,想借此打破季节性上市的技术瓶颈,但是养殖户们普遍存有抵触情绪,对“三倍体”品种养殖信心不高。在刘卫国的推动下,牡蛎协会联合市科技局、海洋发展局等部门以及龙头企业,与中国科学院海洋院所等高校院所打造牡蛎产业技术研发平台,成立了中科牡蛎研究院,改良培育出最适合乳山海域养殖的牡蛎品种,牡蛎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随后研发制定了3项地方行业标准,在全市60万余亩海域推广,使乳山牡蛎实现了“四季常肥”。

为了方便养殖户学习新技术,刘卫国倡导建立了市、镇、村三级联动牡蛎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在养殖区设置了10个村级服务站,配套10名专职技术推广人员,每年为养殖户解决技术问题200余个。“以前养牡蛎全凭经验,现在有专家指导调整密度、品种和布局,既提升了产量,又保护了海洋生态。”乳山海阳所镇姜家庄村养殖户感叹道。

守护“金招牌”,筑牢品牌“保护防线”

乳山牡蛎凭借卓越品质远销10余个国家和地区,还成功入选首批“好品山东”品牌。这些成就,既源于乳山“向海洋谋发展”的天然优势,更离不开对品牌建设的长期护航。

2021年,当市场上出现假冒“乳山牡蛎”时,刘卫国带领牡蛎协会打响了“品牌守护”攻坚战,建立了牡蛎防伪追溯系统,引入“新型液体可变色防伪技术”,为每件乳山牡蛎产品带上了防伪“身份证”,消费者通过扫码就能追溯“出生地”“加工链”。该系统已授权备案市场主体400余家,累计发放使用防伪标签近2100余万枚,处理消费者投诉19起,提交280余家侵权企业的起诉材料。这组数据是刘卫国的“成绩单”,更是所有牡蛎销售企业的“定心丸”。

如今,乳山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许多养殖户也开起了网店。“有了品牌保护,我们卖得放心,消费者也买得安心。”“90后”创业者小王的这句评价,正是对刘卫国品牌守护工作的最佳肯定。

破局“小散乱”,助力产业“集约高效”

“乳山牡蛎养殖始于20世纪70年代,起初以家庭渔场居多且布局分散,生产粗放、品质参差不齐,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刘卫国对乳山牡蛎产业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2023年,当乳山市决定投资5.5亿元建设六大牡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时,他主动请缨,成为政策落地的“排头兵”。

为了让170余户零散养殖户顺利“搬家”,刘卫国带着协会团队逐户走访,算清“三本账”:一是成本账,园区统一物流每斤运费省0.5元,年省10万元;二是效益账,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处理5万斤,是人工分拣的25倍;三是生态账,废弃物处理系统年消耗2万吨贝壳,变废为宝。养殖户们的态度逐渐从犹豫到支持,刘卫国的脚步也遍布了每个村落的码头。

刘卫国常说:“集约化不是简单聚集,而是让每个环节都精准高效。”在他的推动下,示范区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南泓北村牡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加工车间里,两条全自动清洗分选生产线不停转动,牡蛎在循环水系统中翻滚冲洗,随后被精准分拣为七个等级。“过去使用人工分拣,一天最多处理1万斤。现在一条生产线每小时就能完成5万斤,品质更稳定,价格也翻了几倍。”车间工人介绍道。此刻,他们正将分拣好的牡蛎装入恒温木箱,准备装车发往各地市场。

搭好“党建链”,推动行业“抱团发展”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及标准,行业资源曾经无法有效汇集,产业链条松散、企业各自为战,陷入‘丰产不丰收’的尴尬局面。”乳山牡蛎协会相关负责人回忆道。

2024年,乳山牡蛎协会牵头成立了牡蛎行业党委,隶属乳山市委“两新”工委,由分管市级领导任党委书记,牡蛎协会会长任常务副书记,将海洋发展、市场监管、商务、科技、司法、牡蛎研究院等部门和育苗育种、养殖、销售等牡蛎产业链条关键环节龙头企业党组织纳入委员单位,构建起“协会主导、部门联动、行业协同”的一体化组织格局,有效整合职能部门、研发机构、物流运输、社会组织等链上关键环节党组织力量,为产业链高效运转提供组织保障。

刘卫国作为协会秘书长兼党委委员,积极协调每月一次的党委议事会,将养殖纠纷、电商标准等产业发展痛点摆上台面,既方便了企业间交流,又为政策下沉找到了路径。在他的推动下,2024年通过层级破解机制解决融资难、产销不匹配等难题32项,让产业链协同效率提升40%。

目前,乳山牡蛎养殖产量已突破50万吨,养殖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县级首位,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全产业链条,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带动2万余名从业者年均总增收近12亿元,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