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民议事会” 以“小平台”促进“大和谐”

张家馨 甘达锟

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97千米,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是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人员流动频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治理形势更趋复杂。今年以来,凭祥市委社会工作部创新打造“边民议事会”议事协商机制,发挥村(社区)党总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群众为主体,各职能部门、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为补充,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持续推动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工作的“金钥匙”,结出利民惠民的“金果子”。

党建引领定航向

议事制度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开展好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是党领导下的社会工作凝聚服务群众工作的重要方式,是新时代听民声、察民情、护民利、聚民心的重要举措。围绕“谁来议”“在哪议”“议什么”“怎么议”等问题,由村(社区)党组织牵头抓总,在议事有主体、有阵地、有活动、有制度“有形”覆盖的基础上,实现程序科学、制度健全、主体多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效”覆盖。

明确议事主体。以政治素养好、道德品质好、履职尽责好、表率作用好、群众基础好的“五好”为标准,结合边境地区实际情况,选取“两代表一委员”、边民代表、外地客商、新就业群体等12类人员作为议事主体,广纳群言、广集众智。推动了基层治理从村(社区)干部的单打独斗向干群共治的群策群力转变,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构建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打造议事场所。根据就近、就地、就事、就便的原则,将议事场所从会议室搬到家门口和田间地头,全市40个村(社区)均因地制宜建设“党群议事亭”“家长里短室”“榕树大讲堂”等议事空间,灵活开展“围炉夜话”、云端议事、书记开门接访等形式多样的议事活动,将党的治理触角延伸到基层。

畅通议事渠道。结合入户走访、人民建议征集箱、乡村治理智慧管家、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形式,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多元化、多角度、多层级收集议题。村(社区)党总支部定期分类筛选,区分个性共性问题,建立起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动态管理机制。

规范议事程序。推行确定协商议题、确定协商召集人、公布协商信息、组织开展协商、确认协商结果、协商结果运用的“六步走”议事法。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组织开展协商活动,确保各类协商主体充分表达意见建议,分级分类研判,形成协商意见,书面记录协商内容。

多元融合聚合力

边疆治理从“单兵作战”到“联动协同”

“边民议事会”议事协商机制整合区域资源,凝聚工作合力,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通、内外融通的工作局面。构建“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服务链条,按照轻重缓急实行分层分级办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家常事马上办。对于环境卫生、矛盾纠纷等一般性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行小事即办、当场协商、现场解决,激发群众自治活力,营造睦邻氛围。例如,凭祥镇柳班村村民的出行一度与机动车混用道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经集体协商后,村党总支部积极筹集资金,组建党员施工队投工投劳修建人行道,2000余名村民的出行难题不到一个月就得以解决。

大家事一起办。对于村(社区)无法协商,需跨部门联动的事项,由镇党委根据反馈情况协调有关部门集体讨论。凭祥市委社会工作部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下沉”,牵头开展三级书记“四服务”下基层集中服务日活动。在壮族的传统圩日期间,组织市直部门及各乡镇集体“出摊”,在农贸市场、休闲广场、客运车站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设摊摆点,为赶圩群众提供政策解读、测量血压、养老代办、法律援助等各类贴心服务。今年以来,登记受理意见建议及诉求524项,实体办结433项,办结率82.63%,服务群众2000余人。

重要事提级办。对于重大事项或突发事项,实行三级吹哨制度,由市委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工作,镇党委统筹协调,村(社区)党组织具体落实。今年初春时节,凭祥市持续高温少雨,降雨量同比减少近40%,不断有村民反映农田无水灌溉。为解决用水困难,各村(社区)党总支部及时召开议事协商会议共商良策,全市共投入专项资金300万元购买灌溉设备、燃料和水管,在受灾区域新建抗旱机井15口,铺设输水管道8.6公里,为0.8万亩农田解决了灌溉难题。

成果转化显实效

协商成效从“解决一事”到“办好一类”

协商成果转化落实是衡量议事协商成效的关键。议事协商不是走过场,更需要透过问题看本质,强化结果运用,做实“后半篇文章”,推动协商成果转化为政策举措,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加强监督管理。实行职能部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群众代表三方共同监督,实现全过程民主、全过程公开、全过程透明,及时公示办理情况,提升议事协商公信力。将“敢不敢商量”“会不会商量”“协商效果好不好”纳入选人用人评价标准和各级党组织书记抓治理能力的重要评价标准,通过动态评分和公开透明的方式增强制度公信力。

抓实成果转化。树立问题导向,完善跟踪机制,做好定期回访,以协商成果转化作为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重要抓手,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职能部门工作措施提供科学参考,防止协商成果流于形式、止于会场。

深化品牌建设。持续推进村级议事协商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鼓励村(社区)立足文化特色和治理目标,打造村级议事特色品牌。友谊镇浦寨社区成立“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以商调商”调解模式,充分发挥中越两国客商在调解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合力共解边贸纠纷;凭祥镇狮子山社区结合归侨、多民族居民混合居住的实际情况,成立“家长里短室”,有效推动侨亲邻里互嵌共融、各民族群众和谐共居;白云国际小区打造“共享小屋”阵地,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代表、居民代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常态化开展义诊义剪、家电维修、育儿托幼、闲置资源置换等惠民服务,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边民议事会”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培养了边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精神。这种以“微议事”撬动“大治理”、以“小平台”促进“大和谐”的基层治理创新,正让祖国的南大门更加稳固、更加开放、更加和谐。

(作者单位分别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委社会工作部、凭祥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