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罗屯村党支部创新推行“支部领办实体”养老模式,通过创办服务实体、盘活运营资源,将温暖而专业的养老服务延伸至全村每一位有需要的老人。
主动担当,支部领办拓宽服务边界。2024年初,经村党支部研究决定,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养老服务实体,由罗屯村党支部领办,养老服务实体确保公益属性,盈利部分主要用于为本村老年人服务及谋福利。村“两委”成员、党员骨干组成专业运营团队,以农村低龄老人、留守妇女等群体组成一支知根知底、充满温情的护理员队伍。
罗屯村共有关爱型老人66人,根据不同条件每人每月可享受3至45小时不等的免费居家养老服务。养老服务实体在运营中产生的结余资金,用来为有实际需求但不在政府购买服务名录中的老年人提供免费服务。在结余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资金可以进行补充。
暖心扩面,专业养老服务惠及全村长者。罗屯村的养老服务实体充分体现“专业照护,体面生活”的理念。一是针对不同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性格特点,个性化设计服务内容;二是服务时间、服务方式充分尊重老人意愿,避免僵化排班;三是将帮扶自然融入生活场景,护理员在点滴生活小事中关心关照服务对象,而非机械完成任务;四是联动村卫生室为全村有需要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护理员承担代取药、健康提醒等任务;五是积极争取并整合各类适老化改造资源,惠及更多普通村民家庭,改善老人居家环境。
制度创新,一本账背后的治理效能。罗屯村养老服务资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救助金,二是结余备用金,三是集体反哺金。政府救助金来自政府购买服务;结余备用金来自养老服务实体运营的结余资金,通过民主决策,柔性补充政策缝隙,惠及村中其他老人;集体反哺金来自村党支部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服务全村老人提供了稳定的生活保障资金。
为保障养老服务实体账目公开透明,罗屯村所有资金来源与流向均清晰可查,定期公示,接受村民监督。同时,运用数字化平台记录服务轨迹,结合纸质台账与双人签字,确保服务真实可靠;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满意度评价体系(在线即时评价+定期入户回访),及时响应老人诉求。
经验启示,“支部领办”为普惠养老开路。罗屯村的实践为农村养老提供了可复制的“支部领办养老服务实体”普惠路径,其精髓在于:支部领办是动力引擎。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资源整合、服务监管、民心凝聚的推动力;由党支部直接领办实体运营,确保了服务的可靠性、资金的高效透明使用,赢得了村民广泛信任。降本增效扩面是生存发展之道。通过动员本村有意愿的低龄老人、发掘并培养村医、组织本村人员考取护理资质等举措,既增加村民收入,又壮大了服务本村的力量,招募、培训、管理成本显著低于市场化外包;集约利用幸福院、活动中心等公共空间,有效降低硬件投入;精细化管理产生结余,直接反哺服务,提升覆盖人群数量。专业服务和尊严守护是价值遵循。罗屯村依托乡土人情,营造“服务乡亲、光荣有责”的氛围,培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养老服务文化;养老服务充分尊重老人意愿和习惯,给不同的老人提供不同方向的关怀,将服务视为“照料家人”,将子女做不到的事情由志愿者提供,传递真情实意。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