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区一特色”带来稳稳的幸福(新闻特写)

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重点、以精准服务为抓手,积极探索“一社区一特色”建设,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承诺,转化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体验。

走进凌海市大凌河街道富源社区,社区党总支书记曹旭正组织辖区单位、相关部门、居民等围绕“楼顶长植物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召开议事会。

富源社区紧邻凌海市萧军公园,该公园是凌海市城区面积最大的公园,属人员密集场所。在充分了解居民建议的基础上,社区党总支联动消防部门清理屋顶上的枯枝杂草,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这一“偶然收获”让社区党总支找准基层治理方向——将“被动接诉”转为“主动问需”。社区党总支派驻网格员定期驻守公园长廊,与居民拉家常、听心声,从路灯损坏、健身器材维修,到楼道杂物清理、小区环境整治,把居民诉求逐条记录,形成“民意清单”,联合相关部门逐项推进。如今,这条长廊成为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随着一件件“小事”落地见效,居民满意度在倾听与快速响应中持续攀升。

这是凌海市倾听民意建清单,居民诉求“有处寻”的一个缩影。凌海市委社会工作部秉承“社区搭平台、居民齐参与”的理念,拓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因地制宜打造辖区“一廊一楼栋”的居民议事协商阵地,以守望相助的邻里亲情为引导,通过“网格+协商”的方式,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大凌河街道新楼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家属楼聚集区,居民多为老同事、老邻居。此前,社区曾出现宠物犬扰民纠纷:养狗住户与邻居矛盾激化,沟通多次无果。社区党委发动党员居民瓜香权参与调解工作,发挥熟人优势,协助网格员耐心劝导,最终促成住户转移宠物,化解矛盾。

新楼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鼓励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员、热心居民发挥熟悉邻里情况的优势,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活动组织等工作。在社区党委帮助下,退休体育教师李阿姨牵头组建老党员志愿者矛盾解纷服务队,成员从5人发展到30余人。社区还升级社区活动室,增设棋牌室、舞蹈房、乒乓球室等功能空间,让居民在参与活动中增进感情,凝聚人心,实现“熟人”变“帮手”、“邻居”成“队友”,使老旧社区在温情互动中焕发基层治理活力。

在新楼社区党委书记郭本看来,“熟人社区”的创建为居民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有效促进居民之间相互了解和支持,成为凝聚社区合力的“法宝”。

社区志愿者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如何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金城街道东街社区党支部坚持问需点单,以“暖”为内容,组建8支特色志愿服务队,覆盖个体商户、退役军人、退休教师等群体。

为确保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社区党支部深入了解居民的需求,充分挖掘居民特长和意愿,让不同年龄和特长的居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服务领域。例如,组建的“暖立方”退役军人服务队主动参与社区环境整治,组建的“暖芳华”退休教师服务队为居民开设智能手机培训、插花、非洲鼓等课程。

“我们将继续深化‘一社区一特色’建设,结合现有资源及居民需求,将治理智慧融入民生细节,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家门口优质服务,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凌海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通讯员 杜杨)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