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凝聚服务群众的坚强阵地,是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场所。天津市和平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座谈会精神,高度重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着力在“三重三强”上出真招、求实效,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重建设、强落实
在基础保障上下功夫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以科学规划、严格落实和有力保障,为筑牢为民服务阵地打下坚实基础。
领导高度重视。和平区委、区政府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定期听取专题汇报。分管区领导多次带队前往上海、四川成都、重庆等地学习调研,借鉴先进经验做法。建立区级统筹推动、街道监督指导、社区管理维护使用的三级工作体系,合力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
严格落实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天津市委社会工作部等5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管理使用的意见》,与住建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方移交协议,规范移交程序,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强化保障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区每年投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资金1500余万元,不断巩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果。积极整合区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闲置房产资源近2000平方米,统筹使用办公用房、公用设施及活动场地,通过场地置换、资源共享、合作共建等形式,优先支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
重管理、强效能
在突出规范上出真招
规范管理是提升服务效能的关键所在,完善制度、整治秩序、提升效率,才能推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从“建好”向“用好”转变。
健全制度。健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管理制度,指导街道完善服务项目和服务主体准入、退出流程,严格服务标准,加强对第三方服务主体的日常监管。落实错时上班、值班接待、首问负责等制度,主动向党员和群众公开开放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流程。
规范秩序。结合“品质和平”建设,开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务秩序提升行动,从“保持环境整洁、正确悬挂标牌、严守职业规范、认真履职尽责、深入走访巡查、严肃工作纪律”等六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为基层减负要求,持续整治清理不规范挂牌,推进阵地规范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提高效率。全面推行“一室多用”“一室多能”,在保障党群活动、政务服务、综合治理、议事协商、文体康养等功能的基础上,鼓励社区将低效闲置空间改造成便民服务点,提供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等便民服务。探索开展社区夜校、睦邻市集、社区书吧、社区咖啡等活动,吸引更多群众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吸引力、凝聚力。
重使用、强服务
在拓展功能上求实效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生命力在于使用,吸引力在于服务。要坚持推动拓展服务功能、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品质,让阵地真正用起来、活起来、暖起来,成为群众愿意来的温馨家园。
在空间布局上更加注重便民。进一步压缩15%的办公空间用于服务群众,将多楼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首层设置为居民活动区域。开展亲民化、便民化微改造,推动将社区“办事接待厅”向“城市会客厅”转变。针对中心城区老年人、双职工家庭的现实需求,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供社区食堂、日间照料、儿童托管等便民服务。
在运行模式上更加注重创新。探索“空间换服务”“场地换资金”,吸引社会力量入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友谊里社区引进企业投资做好部分空间装修,共同打造集便民服务、文化体验、议事协商、志愿服务于一体的“邻里之家”。新文化花园社区通过“社区出空间、企业出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文创制售、心理咨询、公益咖啡等服务,通过培育和引进社会组织、企业,聚集社会优质资源,提高阵地运营能力和服务能力。
在服务项目上更加注重多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搭建议事协商平台,设立红色议事厅、商居矛盾调解室、家事驿站,培育“无讼社区”“法治静园”“绵商促和”等特色品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建立“南蜂港湾”“心意新驿”等暖“新”驿站98个,引导新就业群体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备案,积极参与平安建设、文明宣传、社区服务等基层治理工作,凝聚治理合力。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和平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