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励”并举,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工作实践)

杨秋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叠彩区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以“选”增量、以“育”提质、以“励”驱进,全链条扩大社区治理力量,立体化提升社区工作者综合能力,逐步构建起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以“选”增量,扩大队伍规模

叠彩区针对城镇化加速、社区工作人员短缺的现状,出台《叠彩区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制度化、多维度壮大社区工作“主力军”。

在增量上下功夫。按社区工作量、人口户数、区域范围规范配备人员,加大与市直主管部门的条线对接和沟通协调,全区共新增职数60个,增幅达33.15%,社区工作者队伍日渐壮大。

在优选上想办法。规范“入口”,通过“选任、招聘、转聘”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纪委监委、组织、人社等部门,严格按照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8个步骤,公开招录社区工作者98人,积极吸纳高等学校毕业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等,持续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

在拓源上出实招。建立社区工作者后备人才库,推动公开招考中进入面试但未成功录取的人选直接“入库”,允许从库中按排名先后顺序依次递补缺额人员,实现随缺随补,有效解决社区工作者流动性大问题。

以“育”提质,强化队伍能力

社区工作者直接面对群众,能力高低直接影响服务群众的水平和效果。叠彩区加大强化社区工作者能力训练,着力把社区工作者培养为服务群众“多面手”。

开展“导师”帮带计划。制定街道干部联系社区工作方案,推动街道班子成员担任社区工作者实践“导师”,采用实地带教和现场指导等方式,联系指导50余名近两年入职的社区工作者开展社区治理工作,在实练中推动服务水平提升,并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组织开展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现场观摩等实练,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完成从“新兵”向“精兵”的转变。

推进“多轮驱动”行动。落实“四必到、五必访”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引领社区工作者全程参与业委会组建、矛盾纠纷调处、老旧小区改造等棘手问题处置,在真到实访中增强工作效果,加快成为社区“百事通”;深化社区骨干训、街道全员训方式,并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开设身边课堂,定期、分片组织开展“微培训”,推动实现全员覆盖、以训提质。

实施学历提升工程。采取开展专题辅导、政校合作共建等方式,动员学历较低的社区工作者参加专升本等继续教育。推动职业认证,通过采取“线上+线下”考前公益培训、报销报名费用等举措,鼓励社区工作者积极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推动社区治理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以“励”驱进,激发队伍活力

叠彩区坚持激励吸引、保障“挽留”,以务实举措让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有奔头、有甜头、有盼头。

突出薪酬激励。制定城市社区工作者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和个人年度绩效考核方案,在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基础上,建立“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绩效奖励”的薪酬结构,社区工作者薪酬由岗位等级确定,并随着岗位升级、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和职称资格提升等同步增资,调动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积极性。

畅通发展渠道。打造“社区工作者—社区‘两委’委员—社区‘两委’副职—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的成长链条,共推荐30名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两委”班子,20余名优秀社区工作者参选为“两代表一委员”。

拓宽发展空间。每年拿出约10%的事业单位名额定向招录(聘)表现优秀的社区工作者。近年来,共有3名优秀社区工作者考录事业编制,提升了社区工作者岗位认同感和荣誉感。

(作者单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叠彩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