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委社会工作部聚焦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区委“两新”工委统筹协调作用,激活行业党委职能优势,以精准化“小切口”破解服务管理“大课题”,通过全流程友好场景建设,让城市服务更有温度、基层治理更具活力。
“楼栋密集的小区像迷宫,送单常走冤枉路;电动车坏了找维修店,价格不透明,修后没保障……”在济阳区一处骑手暖心驿站,骑手们向区委社会工作部调研人员敞开了心扉。为精准掌握新就业群体真实需求,济阳区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协同”工作思路,创新构建“现场调研+沉浸体验+座谈共商”需求摸排模式,将调研阵地直接前移至骑手工作一线。每月定期组织人员走进配送站点,与骑手面对面拉家常、问诉求、解疑惑;机关干部主动注册众包骑手账号,体验接单、取餐、送餐流程,沉浸式感受行业痛点难点。针对调研收集的问题,多次组织区委“两新”工委委员单位召开专题座谈会,邀请骑手代表、站点负责人、餐饮商家等共同会商,确保需求找得准、举措定得实。
“有了这张地图,我这个新人送单心里就有底了!照着路线走,省时间还不超时。”外卖骑手小孙站在澄波湖壹号小区的“骑手友好地图”前笑着说。针对调研梳理的取餐难、找楼难、换电池难、修车难等突出问题,济阳区委“两新”工委充分整合行业党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红色物业党组织等多方力量,创新推出“一项机制+三张地图”工作模式,将新就业群体的“难题清单”逐一转化为“服务清单”。
为破解取餐难问题,区网约配送行业党委通过“双向培育机制”,引导商户设立骑手专用取餐通道,以“正向激励+反向督促”相结合的方式,评选授牌50家“骑手友好商家”,同时督促服务不规范商家限期优化整改。针对找楼难,联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和物业党组织,编制“骑手友好地图”,线上线下同步发放,实现全区26个社区、100个小区出入口全覆盖;充分发挥配送站点党组织及党员先锋骑手的宣传带动作用,让“友好地图”迅速成为骑手们的“送单神器”,实现专送骑手全覆盖。为解决换电难,在党群服务中心、骑手暖心驿站等场所新增8处换电柜,同步绘制“便捷换电地图”,清晰标注换电柜位置、数量及运营商信息,让骑手换电更便捷。针对修车难,依托社区党组织整合辖区电动自行车维修资源,筛选出41家信誉良好、服务优质的维修点,绘制“维修服务地图”,推动配送站点与维修点合作挂牌,明确配件价格区间和服务承诺,让骑手维修更放心。
在做好服务保障的同时,济阳区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组织凝聚作用,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26个城市社区党委牵头组建“新新向阳”联系服务群组,引导新就业群体主动到社区报到;发动党员骑手带头组建3支骑手志愿服务队,组织50余名网约配送员担任兼职网格员、食品安全监督员,充分发挥他们熟门熟路、机动灵活的职业优势,协助社区上报化解问题隐患90余件。为进一步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治理的热情,济阳区将其参与治理的情况纳入“新新向党”系统积分兑换体系,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上报安全隐患、建言献策等方式获取积分,凭积分可兑换相应服务或物品,形成了“服务暖心、反馈及时、激励有效”的良性循环。
“从小区门口的专属停车位,到社区里的友好地图,能真切感受到街道、社区把我们放在心上。以前只想着送好外卖,现在也想为社区多做点事,工作更有意义了!”外卖骑手孟伟说。
济阳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济阳区将持续深化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拓宽共治参与渠道,让新就业群体能切实感受到归属感、幸福感。
(本报通讯员 孟永刚)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