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品牌 优服务 暖民心(工作实践)

彭美红 范巧玲

福建省武夷山市探索建立“党委统筹、‘五单’闭环、‘五彩’志愿”的“155”志愿服务机制,着力打造“志愿聚力·情暖武夷”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实现志愿服务精准化、为民便民最大化。

筑牢服务联动机制。建强联动体系。推动社区党组织链接驻区单位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及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常态化力量驻点服务联动机制,通过“月走访、季联席、年总评”等方式,分析研判群众需求,高效对接各方资源,共商共解社区治理难点堵点。优化治理网格。推进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将4900余名已报到在职党员编入181支小区(网格)志愿服务队伍统一管理,引导党员志愿者常态化参与政策宣讲、隐患排查等工作。培育志愿者队伍。探索构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训+优秀党员传帮带+实践岗位大练兵”培养模式,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志愿者”结对机制,提升志愿者在群众需求精准评估、资源有效链接等方面能力,培育一批懂社区、爱社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骨干和志愿者。

强化“五单”闭环服务模式。紧扣“为民便民惠民”目标,建立“群众点单、社区制单、社区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居民评单”的“五单”工作法,实现居民需求与志愿服务的精准匹配。精准“制单”,促供需协同。用好“吃茶话事”“民情四谈”等载体,畅通“邻里汇+云上汇”线上线下渠道,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征集居民意见建议,经社区梳理汇总,形成政策咨询、矛盾纠纷调处、爱心帮扶等“菜单”。迅速“接单”,促服务高效。根据驻区单位、志愿服务队伍资源禀赋和专业特长,建立“线上认领+线下登记”对接机制,确定服务承办主体,确保“接单”及时。同时,实行限时办结与进度反馈机制,社区对“执单”过程进行跟踪督促,推动居民需求清单快速响应、有效落实。多方“评单”,促质效提升。建立服务成效回访评价机制,搭建居民座谈、线上云谈等多方评议平台,采取“满意度测评+整改建议征询”“适时评议+年度总评”等方式,定期组织业委会成员、居民代表对服务项目进行量化评分,并在社区公示栏、微信群等公开“晒分”,接受居民监督。

深化“五彩”志愿服务品牌建设。聚焦群众多样化需求,以五种色彩对应五类服务方向,形成“一色一主题、一队一特色”服务格局,推动志愿服务从“碎片化”向“品牌化”升级。“红色”宣讲凝共识。聚焦理论宣传与政策普及,凝聚社区志愿服务骨干力量,到小区、楼宇开展宣讲活动,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阐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惠民利民政策。“橙色”暖心聚民心。聚焦生活关怀与社区互助,通过设立长者食堂、暖蜂食堂等场所,联合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小桔灯家庭教育志愿团等,常态化开展助餐助老、反诈宣传等暖心服务,积极营造互助友爱的邻里氛围。“蓝色”守护助平安。聚焦平安建设与环境维护,整合新就业群体“骑士团”“蒲公英”普法队伍等力量,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防、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化解矛盾纠纷,守护社区安全。“绿色”传承提素养。建立“匠心传承”志愿服务队,聚焦文化传承与素养提升,发掘社区能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源,在社区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组织开展灯笼、漆扇制作等手工体验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居民文化素养。“粉色”关爱护健康。聚焦健康守护与医疗关爱,联合专业医护人员志愿服务队,定期深入小区、服务站点,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急救知识普及、爱心医疗服务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专业的健康服务。

(作者单位为福建省武夷山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