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组织体系,推动新兴领域党建提质增效(工作实践)

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以优化“两新”工委运行机制为抓手,聚焦新兴领域党建“有形覆盖易、有效引领难”问题,健全组织架构,完善制度机制,实现组织运行“由虚向实”,资源力量“由散到聚”,工作成效“由弱到强”的转变,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引领”跃升。

建强组织架构,筑牢运行基础

实施直接管理。从企业规模、行业影响力、党建工作基础、社会贡献度等方面综合考量,对16家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和重点社会组织党组织进行直接管理,实现“发展党员、组织关系、党费收缴、考核评价”四统一。

健全组织架构。将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住建、交通运输等职能部门纳入“两新”工委成员单位,明确“管行业也要管党建”责任清单。成立交通运输行业党委、物业行业党委、互联网行业党总支、注册会计师行业党总支等,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行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积极发展党员。“两新”工委直接指导新兴领域党员发展工作,通过“标准化+个性化”服务,明确党组织组建流程和党员发展规范。截至目前,已发展党员100余名。

完善制度机制,规范运行流程

构建“党建带群建、群建助党建”联动机制。整合工会驿站、城市书房、“妇女微家”等资源,通过阵地共建、资源共用、制度共商、信息共享、力量共聚、服务共办等六个共建机制,推动资源、服务等深度融合。

完善日常运行制度。制定工委议事规则,通过分级议事、精准施策,夯实党建基础。每季度召开全体委员会议,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研究新兴领域党建重点难点问题。召开书记会议,专题研究党员发展、党组织建设、党建工作指导员考核等具体工作,确保各项党建任务落地见效。

健全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制度。从党员干部、业务骨干以及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中分批选派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明确“指导组织建设、协调政策落地、培育先进典型”等三项职责,累计帮助企业争取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

建立调度督导机制。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形成“调度—督导—整改”闭环,压实各方责任,确保工作按序推进、质效双升。明确行业管理部门具体指导、乡镇(街道)限期整改,形成“联合督导—问题反馈—精准施策”链条,有效提升薄弱区域覆盖质效。

聚焦功能发挥,提升运行实效

划分非公有制企业专属网格,深度融入高效能治理。精准划分非公有制企业专属网格,实现服务管理全覆盖。

选优配齐企业专属网格党组织书记。网格党组织书记到企业听需求、解难题,联动基层治理力量,推动政策落地、矛盾纠纷化解,实现党建引领下企业服务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

产业链党建助力高质量发展。制定《加强党建引领助推产业链发展的措施(试行)》,以玉泉食品饮品产业园为试点,组建玉泉食品饮品加工产业链党委。产业链党委创新组织设置形式,通过单独组建、区域共建等模式,实现链上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带动产业链上下游18家企业快速发展。

诉求建议直通机制解决党员群众诉求。制定“7373”工作法(明确7项收集事项,畅通3种收集渠道,建立7种办理方式,完善3项工作机制),实行“收集—报送—分拨—办理—反馈—督办—评价”全闭环工作流程,增强工作运行质效。

创新“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退出机制,助力行业发展。通过精准界定、分类处置、闭环管理,明确活动停滞、组织失能、功能失效、信用异常等4项指标,构建“预警—整改—退出”全流程机制,采取一般注销、简易注销、依法撤销等方式,对“僵尸型”社会组织进行清理整改。

(河南省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