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高额彩礼关系乡村振兴和文明乡风建设,是党中央关注、老百姓关心的一件民生实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五年提出治理高额彩礼问题,遏制高额彩礼陋习、培育文明乡风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期盼。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扎实开展高额彩礼等婚俗陋习治理,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农村风气明显好转,婚俗陋习显著减少,彩礼数额逐步下降,婚事新办等文明风尚更加浓厚。
党建引领聚合力,筑牢治理主阵地。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治理工作全过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制度,明确宣传引导、组织推动、依法治理、关心关爱、奖励激励等各项任务,细化治理措施,协同联动多个职能部门,使治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形可抓。将整治高额彩礼与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工作紧密结合,统筹推进。
精准施策强根基,激活群众内生力。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治理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问题与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挂钩,纳入党员干部培训内容。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践行婚事新办、简办。指导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结合实际设定彩礼、人情礼金、婚宴倡导性标准,采取“红黑榜”、文明积分等方式,推动村规民约落实落地。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作用,全程参与婚丧事宜指导和监督。通过村民议事会、院坝会等形式,围绕“彩礼怎么降、婚事怎么办”组织群众共商共议,提升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典型示范树导向,涵育乡村新风尚。开展移风易俗群众推荐评议活动,选树一批婚事新办简办、“低彩礼”“零彩礼”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逐步转变观念。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移风易俗示范户”,培育群众身边可学可信的优秀典型,让广大家庭在践行移风易俗中学有榜样、行有标杆。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矩阵,宣传移风易俗政策和典型事例,让文明婚恋理念深植群众心中。
高额彩礼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整治高额彩礼,推进移风易俗,需要打好治理“组合拳”,需要各相关部门协同用力、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发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等作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有效治理婚丧嫁娶中的陋习等问题”,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多措并举,多管齐下,逐步推动观念转变、持之以恒化风成俗,终会实现“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本刊编辑部)
(责编:闫涵 签发:张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