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推进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治理

安徽省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关于推动移风易俗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开展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治理作为培育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省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实施,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出台系列举措、推广典型做法,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104个县(市、区)均制定倡导性标准,“婚事简办、新事新办”深入人心、化风成俗。

加强全面统筹

省级层面建立由省委负责同志任总召集人,省委社会工作部牵头,13个部门和群团组织参与的治理农村高额彩礼问题联席会议机制,明确专题会议、统计调度、督导通报、舆论引导4项工作制度,定期研究重点事项,调度推进相关工作。市县两级建立党委统筹、联席会议推进、乡村两级党组织具体实施的四级联动机制,推动治理措施落地见效。在全面调研皖北、皖中、皖南高额彩礼现状的基础上,突出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制定出台《关于综合治理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的具体措施》,从培育文明婚俗、确定倡导标准、正向引导激励等8个方面推出17条举措,开展系统治理。今年5月,召开全省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一批“低彩礼”“零彩礼”典型做法,让“重情轻礼”之风吹进千家万户。

聚焦关键发力

刚性约束与柔性施治并举,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高额彩礼,构建和谐、文明、健康的婚姻关系。

一是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社区)党群议事协商机制的通知》,推动各地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围绕抵制高额彩礼、杜绝大操大办等方面开展广泛协商。淮北、六安等市培育本土化“大总”“大老执”队伍,劝导简办婚事300余场,帮助村民减少支出超180万元。

二是指导全省90%的村修订村规民约,增加抵制高额彩礼等内容。宿州市砀山县关帝庙镇推出“彩礼不超五万八,政府礼包送到家”活动,向“低彩礼”“零彩礼”新人赠送非遗礼包,颁发“最美新人”荣誉牌。六安市叶集区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接受度,制定并推广彩礼倡导性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每两年根据居民收入变化修订标准,确保科学合理。马鞍山市当涂县太白村通过村规民约明确婚嫁彩礼上限不超过1万元,礼金不超过200元。

三是充分发挥“两委”成员、党员、道德模范等作用,带头签订承诺书,上门帮助办理红白喜事,开展劝导、宣讲。淮南市寿县安丰塘镇柿元村党总支书记代树珍嫁女时主动提出“零彩礼”,带动全村23户家庭争相效仿。六安市霍山县为“低彩礼”“零彩礼”新人定制创业定额低息贷款政策。金竹坪村村干部王定霞介绍,“现在提倡婚事简办,大家打心眼里欢迎。花销少了,群众负担减轻了,年轻人对未来生活更有信心”。

四是实施礼遇激励,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引导自觉抵制高额彩礼。滁州市天长市创新“文明积分=道德银行+治理积分”办法,将喜事简办等56项行为纳入积分体系,可以换商品、换服务,吸引超5000户家庭参与。阜阳市“零彩礼、低彩礼、不收礼”的“三礼”家庭可以享受子女教育优先、免费体检、景区免费等多重激励,礼遇对象覆盖夫妻双方及父母,让文明新风从“选择题”变成“加分项”。合肥市肥东县利用农村礼堂食堂等资源,通过打造“包公家宴”等家宴服务中心,统一婚宴流程及费用标准,推动婚宴花费从每桌1500元左右降至每桌500~600元,切实为村民减负。

加大宣传推广

各地创新方式方法,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观念转变,让抵制高额彩礼成为群众看得懂、听得进、愿意跟的自觉行动。

开展倡议活动。全省16个市采取“线上+线下”宣传相结合,举办“抵制高额彩礼、弘扬文明新风”倡议活动8000余场,超200万人次参与,让新型婚姻观、恋爱观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蚌埠市怀远县在魏庄镇胡郢村设立移风易俗文化村史馆,展示不同时期本地的婚俗特点及婚姻习俗的时代变迁。马鞍山市通过“村嫂”“银发生辉”等志愿队伍开展入户宣讲9000多次,引导56对新人选择“零彩礼”。

组织集体婚礼。去年以来,全省举办集体婚礼、特色颁证活动850余次,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合肥市包河区作为国家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创新打造“婚登+文旅+服务+产业”的甜蜜经济产业群,举办“爱在合肥、情定骆岗”等活动,入驻商家29家,“简约而不简单、浪漫而不浪费”的新时代婚俗文化更加深入人心。黄山市歙县推出“520路”婚庆主题公交车,将婚礼交通成本压缩至五分之一左右。阜阳市组织新人通过环保健康骑行的方式举办集体婚礼,宣告结婚喜讯。

创排特色节目。各地深入挖掘本土优秀传统婚俗文化,举办“抵制高额彩礼 弘扬婚嫁新风”主题曲艺展演、乡村春晚,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婚恋观。淮南市创排淮河大鼓书《彩礼不是婚姻秤》,马鞍山市创作《陋室新韵》等地方戏曲,以群众语言说出高额彩礼陋习危害,倡树文明新风。池州市发动群众利用贵池区罗城民歌、青阳县非遗龙船调、东至县大鼓书、黄梅戏、快板等创作婚俗改革文艺作品,唱响婚俗新风尚。黄山市推出《高额彩礼大家说》广播栏目10期,收听量超25万人次,用群众声音引导群众。屯溪区“零彩礼”新人表示,“我们很荣幸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婚事新办、喜事简办的理念”。

抓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也非一家之事。安徽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坚持以自治深化移风易俗,以德治引导敦风化俗,以法治护航辨风正俗,标本兼治、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安徽省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闫涵 签发:张宝珠)